超全知識管理技巧,再也不怕學了就忘!

3 評論 5290 瀏覽 63 收藏 29 分鐘

隨著日?;A的信息越來越多,如果不做信息和知識管理,我們個人掌握的信息無法完全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但這種技能學校不教,日常也少有人分享,具體怎么做?這篇文章,作者系統梳理了知識管理的整個知識點和方法,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在上篇文章“如何管理知識,讓知識真正為你所用?”中,帶大家了解了什么是知識、知識的類型,也指出了互聯網時代個人面臨的四大知識難題。那么,如何化解難題,高效管理知識呢?

本期文章便為大家分享知識管理的有效方法。ps:文章篇幅較長,文末為大家整理了重點,一定要看到最后哦~

01 為什么需要知識管理

首先,再重申一遍知識管理的重要性。一是我們身處內容時代,信息泛濫,同時也面臨信息繭房問題,需要自主挖掘、篩選高質量、高價值的知識。

二是生有涯而知無涯,我們不可能在有限生命中學習無盡的知識,需要通過知識管理來篩選,將有限的注意力聚焦到真正有用的知識上。

三是大腦更擅長思考與決策,并不擅長存儲、記憶,需要知識管理系統,通過外部存儲的手段,來代替大腦進行存儲,幫助大腦更好地思考和決策。

小知識:什么是“信息繭房”?

“信息繭房”指的是人們關注的信息領域,會習慣性地被自己興趣所引導,從而將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的現象。

你越喜歡看什么,系統就越給你推同樣類型的內容。在這個封閉空間內,你看到的,都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

持續管中窺豹,不僅離真相越來越遠,也逐步喪失了全面看待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

02 知識管理常見問題和誤區

盡管知識管理很重要,但關于知識管理的問題和誤區也屢見不鮮。常見問題包括:

  • 缺乏深度:只有廣度,縱深不夠;
  • 單一化:缺乏關聯,知識孤島;
  • 難以檢索:沒有分類,分類不合理,只管存不管用;
  • 質量不高:理論沖突,資料可信度低,不夠新鮮,缺乏更新。

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之一便是對知識管理的錯誤認知,常見誤區包括:

  1. 把對信息進行收集與整理誤以為是在做知識管理,但事實上信息整理≠知識管理
  2. 認為只要能及時檢索到需要的信息,就進行了有效的知識管理,但事實上信息檢索≠知識提??;
  3. 認為學習就是要全面吸收所有遇見的知識,而不管知識間的聯系和有序性,但事實上海量的知識≠有序的知識。

03 正確理解知識管理

那么,什么才是知識管理呢?以下是認可度比較高的三個觀點:

  1. 知識管理是對知識、知識創造過程和知識的應用進行管理和規劃的活動。
  2. 知識管理是將數據/信息動態轉化為知識/智慧的過程,幫我們更好決策和行動。
  3. 知識管理的最終目標并非管理知識,而是改變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讓自己獲得成長。

04 知識管理的類型

根據主體的不同,知識管理可分為個人知識管理企業知識管理兩大類型。

1. 個人知識管理

個人知識管理(PKM,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是一種新的知識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一般指個人通過工具建立知識體系并不斷完善,進行知識的收集、消化吸收和創新的過程,最終有利于個人工作、生活。

這里需注意的是,應將個人知識管理與另一個概念個人信息管理(PIM,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區別開來。二者存在細微的差別:

  • PKM是一種概念框架和策略,用以組織和整合我們個人認為很重要、需要納入個人知識庫的信息,將本是隨機的信息片段轉換成更系統的信息并擴展個人知識,過程中涉及信息→知識的轉化。
  • PIM則更關注的是個人信息的收集、分類、加工、儲存、維護和使用,以便最高效、最大限度地實現信息效用價值,過程中不涉及信息→知識的轉化,仍停留在信息層面

事實上,很多人正在做的事其實是信息管理,而非真正的知識管理。

2. 企業知識管理

美國德爾福集團創始人之一卡爾·費拉保羅認為:企業知識管理是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為企業實現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共享的新途徑。企業知識管理具備三重含義:

  • 個人知識集體化:把個人腦中的知識變成集體的公共知識;
  • 隱性知識顯性化:把個人或集體長期積累的優秀經驗總結、規范、標準化成一個模式;
  • 建立共享知識系統:個人或集體通過系統的知識共享平臺,讓每個人的能力都通過共享得到放大。

另外,同樣需注意下,企業知識管理和企業培訓也存在區別。

一般而言,培訓是一個直接傳遞知識的過,由于傳遞人員的經驗問題或者知識源的問題,可能導致較大的知識損耗。而知識管理的過程通過對隱性知識的挖掘和一系列知識管理的活動,可以有效提升知識轉化的效率,體現企業內知識資產的價值。個人認為,企業培訓是企業知識管理的手段之一,企業知識管理的范圍更廣。

與個人知識管理不同,企業知識管理的主體是集體,映射范圍廣,要在企業內部讓知識管理順利運轉,需要以下三大支撐要素:

  • 組織結構與制度:包括知識管理的組織結構、流程及運行制度、考核激勵制度;
  • 組織文化:形成具有激勵、歸屬感、授權、信任和尊敬的組織文化,為知識所有者間提供溝通交流的友好環境和氛圍;
  • 技術設施:包括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語義網、知識組織系統等。

結合前述的支撐要素,我們可以通過下述公式來更好地理解企業知識管理。其含義是,知識管理是在一定的環境下,通過技術將組織人員與組織知識結合,并進行分享,進而達到指數級增長的目標。

其中:

  • P指的是組織人員,既包含個體角色,也包括學習型組織;
  • K指的是知識,既包含知識本身,也包含知識的活動。需注意的是,這里的知識并不是指所有有用的信息,而是指組織內部的個體的、部門的、企業的,甚至是行業的不同的知識層次所綜合組成的知識網絡;
  • +指的是技術,包括方法、工具;
  • ()為環境,包括文化、制度;
  • S為分享,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包括知識管理的流程、知識管理的應用創新;
  • =為目標,包括知識管理的目的,知識管理的規劃。

05 如何進行個人知識管理

由于企業知識管理涉及的主體和要素較多,通過個人力量難以撬動整體,且本次分享的目的也主要是圍繞個人的知識困境,因此,這里著重講解如何進行個人知識管理。整體可以分為以下5個步驟:

1. 信息獲?。褐苯記Q定信息的優劣

我們從各網站、書籍中獲取的信息是知識輸入的方式之一,信息的質量直接決定了信息的優劣,進而影響后續信息→知識的轉化效率和質量。

那么,如何選取有效信息,剔除知識中的雜質,實現知識的降噪?

首先,要明確你想要搭建的知識體系,用逆向思維去思考這個知識體系的目標,為達成這個目標,需要獲取什么。

舉個例子,很多人想要學習一個新的領域,總是妄圖從頭學起,但世界上的知識,不管是哪個領域的,都沒有一本指導去按圖索驥的說明書,比如“哲學”,這時候不應該想學習哲學都要學習“什么”,而是你自己“為什么”要學哲學,是什么讓你想要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從為什么入手去反推。

接著,用批判性思維/淘金式思維去判斷、收集正確而有效的信息。

小知識:什么是“淘金式思維”?

淘金式思維是一種互動式的思維方式,指的是主動對信息/知識進行取舍,帶著提問的態度去與看到的信息/知識“辯論”。

淘金式思維自我核查方法:

Step 1: 對他人傳播的觀點,要思考其目的

Step 2: 留意他人觀點中的問題和漏洞

Step 3: 客觀評價他人的觀點

Step 4: 在他人合理的觀點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結論

2. 信息采集:借助工具快速網羅需深度閱讀的信息

你是否經常用微信文件傳輸助手/個人微信號、各應用自帶收藏夾、各類型筆記工具等工具來做信息采集?但這些工具都不是信息采集的最佳工具,對于知識管理的作用有限。

微信文件傳輸助手/個人微信號主要用于多設備間的文件同步,并非信息收藏,長時間累積將導致信息難以查找和管理。各應用自帶收藏夾會造成信息割裂,導致信息無法統一管理和取用。

各類型筆記工具較前兩種好,但非最優解。筆記工具的初衷,是個人創作。一旦筆記系統中,同時混雜了搬運(即信息采集)和創作,長時間累積將非常臃腫、混亂。且現有的筆記工具很難提供閱讀進度、標注、回顧、自定義版式等等功能,而這些功能對信息處理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樣的工具才算好的信息采集工具呢?個人認為,該類型工具必須具備以下4個標準:

稍后閱讀工具基本滿足上述標準。稍后閱讀指的是當你在任何平臺上看到好的內容,都可以集中把它們采集在一個地方,后面有時間再讀。

3. 信息處理:實現信息到知識的轉化

采集完信息后,需要對信息進行處理,目的是實現信息到知識的轉化。如何處理信息呢?關鍵措施在于閱讀信息并關聯自己進行思考。以「解決問題」為最終導向,來快速收割真正有用的信息,然后,通過做行為指引,來指導之后的行為。

為什么強調需要關聯自己呢?主要有2個原因:

一是根據艾濱浩斯遺忘曲線,最容易遺忘的是那些不重要的、無意義的、沒有興趣的、不熟悉的內容,而快速將內容變得重要、有意義的方法就是關聯到自己,因為從人性而言,每個人最關注的都是自己。

二是只有那些能運用到工作生活、能指導自己行為的信息,才能算作知識。

4. 知識整理:將轉化的知識體系化

完成信息到知識的轉化后,需要進一步整理知識。為什么需要進一步整理知識?因為信息雖然處理后轉化為了知識,但仍是零散不成體系的。埃隆·馬斯克和查理·芒格都曾指出知識體系化的重要性。

搭建知識樹(也可稱作知識管理系統、知識庫)是知識體系化的有效方法。知識樹是一種金字塔結構的知識體系。樹干對應框架,葉子對應知識,果實對應多次學以致用后沉淀的智慧。

為什么通過搭建知識樹可以實現知識的體系化呢?一是知識樹作為外部大腦,可以進行知識的永久快速存儲和取用;

二是知識樹的金字塔結構形式,可以讓知識成為體系,對抗碎片化;

三是通過對知識樹的反復存儲和取用,可以加快形成長期記憶,使我們記得更牢固。

小知識:

長期記憶的形成和鞏固,依賴于對神經元的反復刺激后,神經元之間突觸的強化和誕生。而不斷的存取過程,其實就是對神經元的反復刺激,讓我們不知不覺中記得更牢固。

那么,如何搭建知識樹呢?整體可分為以下5個步驟:

對于筆記工具的選擇,需注意的是,千萬不要經常換工具,陷入工具坑。不要別人推薦一個工具,覺得好,就去用,要用自己的思維去掌控軟件。要根據自己的“事”去驅動軟件,而不是讓軟件來控制你的行為。

對于知識樹框架的搭建,可采取GTD系統法(Getting thins done)。GTD系統法的核心是把所有待辦任務都從大腦里移出去,清空大腦,用外部的工具去管理任務,不遺漏任何一件,讓大腦的全部資源都用來思考。

GTD工作流有五個步驟:收集、厘清、整理、歸檔和回顧,將其應用到知識管理上,可以演變為GTD筆記歸類法,即將知識筆記歸為五大類:

  1. 收集箱:負責收集所有的筆記,這個階段不必操心該放到哪個分類,所有好東西均先存放此處,但收集箱一定要規律性地定期清理,好的習慣是保持知識管理系統高效運轉的關鍵;
  2. 等待處理,主要承載當天的日程、備忘錄、記事本、沉思錄、日記本等;
  3. 將來可能,主要承載計劃、規劃、想法、點子類的東西;
  4. 歸檔資料,作為知識的大本營,最終所有的信息和筆記都會被歸入“歸檔資料”文件夾中,以供復習和使用時隨時調?。?/li>
  5. 專題研究,當下對某個主題話題感興趣,單獨放入此處研究。比如我最近對攝影比較感興趣,就可以單獨針對這個專題建立一個文件夾,專門服務于攝影,當研究出成果了,再把它歸入到歸檔資料中。

搭建完知識樹框架后,需要進一步規則化歸檔資料,以盤活知識。為避免歸檔資料的混亂、無序,資料應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歸檔,包括最簡層規則、目錄編碼規則、統一命名規則和標簽化規則。

最簡層原則指的是讓打底文件夾數量、文件夾層級盡可能少。對此,可找一個能把所有筆記都包括進來的維度,將打底文件夾按該維度進行分類,如以筆記的“用處”維度劃分為學習類、工作類、生活類。打底文件夾有了,還需要根據需求對文件夾做進一步細分,那么如何管理下一級的文件夾,就需要用到目錄編碼規則。目錄編碼規則指的是將文件夾按層級進行目錄編碼,讓文件夾的層級與層級之間建立起層次清晰的邏輯關系,并實現自動排序。

統一命名規則指的是文件夾和筆記按統一規則命名,便于直觀地了解文件夾/筆記的核心內容。

對此,可通過黃金圈法則(是什么、為什么、如何做)來命名文件夾,按照“主題+作用類別+標題”的格式來規范化命名筆記文件,比如說“寫作-方法-如何搭建框架”。

需注意的是,在命名文件夾時,意義不明的層堅決不要

很多人在整理筆記時會建一個命名為“其他”的文件夾,這往往是因為我們搞不懂某個筆記屬于哪個類別,不好分類,所幸全放在該文件夾里。但一般而言,我們在用的時候是不會去翻“其他”這個文件夾的,因為我們的大腦對它沒有概念,導致我們并不能快速想起里面放了什么,也不清楚里面應該放些什么,又怎么能指望提取的時候找到呢?因此,該文件夾其實是無效用的。

最后是標簽化規則,給一個知識同時打上多個標簽,多維度歸類知識,便于快速提取。

事物的分類可以有很多個維度,如果把某事物僅按照一個維度歸類,就相當于把它給定死了。知識也一樣,很多人之所以做了很多筆記,卻無法在需要時快速找到,原因之一便是把知識給限定死了。

比如你學到了一個寫作技巧“如何搭建框架”,如果僅把這個技巧歸到 “寫小說”分類中,那就只有寫小說的時候才會想起它,但實際上這個技巧完全可能套用到寫報告上。

但需注意的是,類別和標簽不必特別多,應以終為始:知識管理的核心在于快速提取。

完成資料的歸檔后,還需部署索引體來進一步提升知識檢索的效率

首先,我們先來理解下儲存體系統和索引體系統的區別。儲存體是用于管理文件夾的系統,而索引體是用于管理標簽的系統。

前面所說的歸檔資料是儲存體,我們通過標簽調取筆記或信息,而索引體系統,就是把標簽與標簽之間建立起邏輯關系,形成體系和結構,最后內化成我們的知識體系。為了讓兩者更有辨識度,文件夾系統作為儲存體,識別符號為「C」,標簽系統作為索引體,識別符為「S」。

部署索引體同樣可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同理,這里也舉個例子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索引體。左圖的索引體標簽分類參考了“儒家的最高理想”分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四大類,整理歸檔資料的規則也可用于索引體的搭建,比如說它也用了最簡層原則、目錄編碼原則、黃金圈命名法則。然后,從右側圖可以看出,在筆記文件內處處打標簽,可以幫我們快速定位到文內具體位置,而不是僅在文內開頭或文末打標簽。

最后,知識樹的搭建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需要不斷地填充知識、持續地完善知識樹框架。填充知識時,應遵循一個原則:只保留對自己有用的東西。應該意識到,文章不是不可拆分的整體,而是一個個標題、事實案例、金句、觀點、故事、思維方式等等構成的素材合集,只需將對自己有用的部分拆解出來。

此外,在填充知識時應注意:

5. 知識內化:讓知識真正為自己所用

完成知識體系的搭建后,則到了最后一步:知識內化,它直接影響知識是否能真正被吸收,為自己所用。知識內化的常見方式有寫作、知識分享、自我復述、開展培訓等。

個人較推薦公開寫作,因為可以借助外部壓力,提高自己的寫作標準;借助外部反饋,提升自己的寫作技巧;借助外部激勵,驅動自己長期堅持。

06 個人知識管理建議分享

最后分享一些個人知識管理的建議:

  1. 知識管理要圍繞個人成長規劃。種樹之前,先明確你想要的花園是什么樣的。
  2. 做知識管理時,使用是核心。最有用的知識管理,是基于“事”使用知識。
  3. 持續篩選優質信息源,信息源決定了輸入質量,也影響輸出質量。
  4. 做決策的時候,要參考不同的信息源,相同的信息使用兩次,不會產生兩倍的效果。
  5. 不要陷入極端坑,對于知識管理來說,TO DO 是王道。只要覺得好用,迭代即可,無需將知識庫推倒重來。
  6. 重要的知識和信息要進行定期回顧,避免「用后即棄」、「存后即棄」,有助于增加智慧。
  7. 信息是有實效性的,要及時清理過時和無用的信息,避免后續搜索信息時,發生臭黑水溝撈針的現象。
  8. 信息知識輸入加工后,要養成在公開平臺定期輸出的習慣,完成知識升華。沒有輸出的輸入,只是無數個 0 的累加而已 ,0 的累積不可能實現從 0 到 1 的突破。

劃重點

1.)知識管理是對知識、知識創造過程和知識的應用進行管理和規劃的活動,其最終目標并非管理知識,而是讓知識指導自己獲得成長。

2)個人知識管理可分為5個步驟:

  1. 信息獲取:直接決定信息的優劣
  2. 信息采集:借助工具快速網羅需深度閱讀的信息
  3. 信息處理:實現信息到知識的轉化
  4. 知識整理:將轉化的知識體系化
  5. 知識內化:讓知識真正為自己所用

3)搭建知識樹是知識體系化的有效途徑,同樣可分為5個步驟:

  1. 選擇存放知識的筆記工具
  2. 搭建知識樹框架
  3. 規則化歸檔資料,盤活知識
  4. 部署索引體,提升知識檢索效率
  5. 知識填充,并不斷完善知識樹框架

4)采用GTD系統法搭建知識框架時,可把知識筆記歸為5大類:

  1. 收集箱:負責收集所有的筆記
  2. 等待處理:主要承載當天的日程、備忘錄、記事本、沉思錄、日記本等
  3. 將來可能:主要承載計劃、規劃、想法、點子類的東西
  4. 歸檔資料:知識的大本營,所有信息和筆記的最終存放處
  5. 專題研究:當下對某個主題話題感興趣,單獨放入此處研究

作者:Problemer,公眾號:問問運營筆記

本文由 @Problemer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的很好??

    來自湖北 回復
  2. 咋這么復雜

    來自江蘇 回復
  3. 非常好 有群嗎?

    來自山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