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有懂得安撫“Animal Brain-動物腦”,才能“有效管理沖突”

0 評論 2321 瀏覽 4 收藏 11 分鐘

在職場中,沖突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有效管理這些沖突,卻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科學。本文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出發(fā),探討了工作場所沖突背后的心理和生理機制,并提供了實用的策略來安撫我們的"動物腦",從而更有效地處理和解決沖突。

工作場所中的“沖突”是無法預測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有什么樣的“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管理沖突”呢?

今天呢,我們想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01 先從一個關于“沖突”的故事說起

最近呢,我看到一位博主分享的故事,他說:在一次會議上,自己被00后的下屬當場教育了一番。起因是自己在沒有了解事件全貌的情況下,就對下屬進行質疑和指責,甚至表現(xiàn)得非常咄咄逼人。事后,在自我總結的時候,這位博主發(fā)現(xiàn),之所以導致“沖突”,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自認為掌握了所有的事實,并且基于自我假設去猜測員工的動機,從而忽略了“主動對關鍵問題進行澄清”,也忽視了對方的“情感需求和反應”。

這樣的情形,大家是不是都感覺似曾相識呢?很多管理者也好,領導者也好,包括HR自己,在如何“有效管理沖突”這件事情上,往往都會顯得“力不從心”。事實上,這可能是一個普遍的“大概率現(xiàn)象”。一家著名的人才管理咨詢公司曾經做過一項調研,在對全球數(shù)萬名經理候選人評估之后,發(fā)現(xiàn)有將近一半的人表示,他們在“有效管理沖突”方面的技能非常欠缺。

很顯然,“沖突”會嚴重削弱員工的士氣,并且阻礙生產力的提高。那么,對于管理者、領導者、包括頻繁和“人”打交道的HR來說,到底怎么樣才能“有效管理沖突”呢?

02 “有效管理沖突”和“Animal Brain-動物腦”有什么關系

首先,我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在工作場所中,有哪些因素可能會導致“沖突”的發(fā)生呢?比如:

  • 從個體的角度來說,可能是因為:價值觀不同、或者是性格差異等等;
  • 從團隊的角度來說,可能是因為:角色模糊、目標不一致、或者是對有限資源的相互競爭等等。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這家咨詢公司給出的調研數(shù)據(jù)顯示,有超過6成的經理候選人認為,“沖突”往往是源于“溝通不力導致彼此缺乏理解”。這種“溝通”,就是“主動對關鍵問題進行澄清”。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這種“澄清”和“有效管理沖突”密切相關呢?

作為管理者、領導者、或者HR,當我們有重要信息必須和員工溝通時,通常會怎么做呢?是將信息完完整整地告訴員工?或者有選擇性地告訴員工他們應該知道的部分?還是告訴員工說“你們只要拿到結果,不用知道太多”?大家會發(fā)現(xiàn),后兩種“溝通和澄清”的行為都會導致員工用猜測、推斷的方式來理解正在發(fā)生的事情,這會激化員工對組織的不信任,并且?guī)砥渌幌盗胸撁媲榫w,其中一種情緒就叫做“不確定性帶來的威脅感”。

而這種“威脅感”會造成人的一種應激性的、本能的反應。包括:進食、戰(zhàn)斗、逃跑和生育。這幾個概念聽起來有些不太容易理解,所以我們借用Interact測評用不同動物來描述應對“威脅和沖突”的反應,主要有五種:

  • 第一種、貓頭鷹-合作型:他們會直面威脅和沖突,通過主動合作來解決問題
  • 第二種、海龜-逃跑型:他們會把自己隱藏到一個安全地帶,不合作也不對抗
  • 第三種、鯊魚-戰(zhàn)斗型:他們會以自我為主導,表現(xiàn)出一種“非贏即輸”的進攻性
  • 第四種、泰迪熊-順從型:為了避免爭論,他們愿意按照他人的意愿解決問題
  • 第五種、狐貍-交易型:他們會通過利益交換,在沖突中尋求中間地帶

我們發(fā)現(xiàn),不論哪種反應,實際上都是為了“生存”而產生的一種“自我保護”模式。而這種“自我保護”模式就是源于人類的“Animal Brain-動物腦”。在這里,就需要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美國神經科學家保羅·麥克萊恩(Paul MacLean),他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提出過一個理論,叫做“三元腦理論”,主要的意思是說:人的大腦有三個相對獨立進化、獨立運作的部分:

  • 最為原始的部分是“基底神經節(jié)”,叫做“爬行動物大腦”或者“原始大腦”,它在母體部分就開始發(fā)育;
  • 第二個部分是“邊緣系統(tǒng)”,叫做“古哺乳動物大腦”或者“情緒大腦”,它是生命誕生后的前6年發(fā)展起來的;
  • 第三個部分是“新皮層”,叫做“新哺乳動物大腦”或者“理性大腦”,它是大腦進化中最年輕的部分,也是人類大腦和動物大腦的最大區(qū)別。

為什么要提到“三元腦理論”呢?

比如說:當組織內部的“透明度”不夠時,領導者表現(xiàn)得不愿意分享“關鍵信息”,或者只分享部分“關鍵信息”,那么就會讓員工感覺到“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本質上是一種:未知、陌生、不熟悉。而人天生就對“熟悉的事物”感到安全,對于“不熟悉的事物”就會覺得有“威脅”。這種“威脅”首先喚醒了員工的“原始大腦”,使得他們表現(xiàn)出我們上面所提到的各種可能的反應,但這僅僅是第一步。

如果組織和領導者忽視了“透明度”的重要性,而沒有采取任何的糾錯行動,那么員工的 “威脅感”就會不斷加強,這會反復刺激“邊緣系統(tǒng)”,也就是“情緒大腦”,從而會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體驗,比如“不信任”。要知道,在“邊緣系統(tǒng)”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構造,就是“杏仁核”,外界的反復刺激會嚴重影響“杏仁核”和它周圍的“海馬體”,從而產生“腦霧”,它會阻礙“新皮層”,也就是“理性大腦”的激活和運轉。這會影響人的理性思考和有效決策。

說到這里,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效管理沖突”和“Animal Brain-動物腦”有著密切的關系。盡管保羅·麥克萊恩的“三元腦理論”后來遭到科學界的很多質疑和否定,但它從心理活動的視角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簡單、清晰的解釋。

03 如何通過安撫“動物腦”來“有效管理沖突”呢

作為管理者、領導者、或者HR,如何能夠“有效管理沖突”,實際上就是一個安撫“動物腦”的過程,具體來說,我們給大家?guī)c行動建議:

第一步、當沖突發(fā)生后,“原始大腦”被喚醒時,沖突雙方需要短暫地“脫離接觸”。比如一開始我們提到的這位博主,當下屬感到來自上級領導的“權威威脅”,并且表現(xiàn)出“對抗”時,如果博主仍然堅持維護自己的“領導權威”,打壓下屬,那么勢必會加劇這種“沖突”。只有短暫地“脫離接觸”,才能冷靜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第二步、在短暫地“脫離接觸”時,反思一下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最終導致了一個什么樣的結果?同時,調用自己的同理心,來嘗試理解他人的情緒,并且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然后,再進一步思考如何可以做得更好,來緩和局勢,化解沖突。

第三步、再回歸到“重新接觸”,多多傾聽對方的想法,鼓勵大家都從理性的角度去思考,共同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案,并且避免再次陷入類似的“沖突”當中。

當員工的“原始大腦”被喚醒后,理解他們所表現(xiàn)出的各種反應,并及時管理好“情緒大腦”所產生的不同情緒,最終激活他們的“理性大腦”,從而共同找到化解沖突的解決方案。

作者:有話碩,公眾號:有話碩

本文由 @有話碩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