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35歲:上班太老,退休太早
35歲,對公司對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坎。自從前幾年各種裁員優化的消息傳出,大家對年齡的擔憂日漸上漲。本文通過真實的故事和案例,揭示了35歲這個年齡段的職場人士在職業發展、家庭生活和社會壓力中所面臨的困境。
01 “中國式中年”
戴建業教授在一次采訪里提到,35歲失業讓人們不敢生育,現在的年輕人比以前難多了。我作為前大廠員工深深共情了。
35歲,可能是獨屬于中國人的一道坎。從生理上,35歲并不是體力和精力全面轉衰的開始,全球范圍內的中年危機一般在四五十歲才逐漸顯現。但在中國,這個時間點明顯前移了。
最近幾年全社會對35歲危機的討論越來越頻繁,很多人覺得這只是個梗,是個虛空的概念。但當我們觀察身邊現象的時候,會發現35歲危機正在不同群體中真實地發生。
正午陽光今年出了一部劇名叫《凡人歌》,扎心,極其扎心。王驍飾演的那偉,從農村出來逆襲成公司副總,41歲被自己工作了15年的公司給開了,期權和副總頭銜化作泡影;那偉的老婆沈琳原本是稅后2萬的人事總監,為了生二胎回歸家庭當起了中產貴婦,如今老公失業不得不重返職場,兜兜轉轉當起了月嫂……
藝術來源于現實。最近我們和幾位35歲左右的朋友聊了聊,在看過他們的故事后你會更真切地感受到這個年齡段面臨的狀態,以及如何處理好自己的35歲。
02 在大廠卷到頭,降薪去小廠不好混
2010年,農村家庭出身的李偉考上了北大,這是當地的轟動事件。村長和書記親自把3000元獎學金送到他家,“熱烈慶祝我校學子李偉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的紅條幅,在村口的小學校掛了大半年。
“那時候老家的人都說我是天之驕子,以后會有大出息?!?/p>
但夢想的小火苗終歸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熄滅,名校光環和光鮮的履歷也沒辦法保證未來都是坦途。
2014年李偉從北大畢業?;ヂ摼W的崛起為畢業生提供了新的選擇,BAT開始替代寶潔、聯合利華成為很多年輕人的造夢工廠。傳奇的創業故事、誘人的薪酬、充滿活力的氛圍,吸引了大量名校畢業生的加入,其中也包括李偉。
“親戚問我畢業做什么工作,我說互聯網行業的產品經理,對方答不愧是北大的,畢業就是領導,讓人哭笑不得”。
之后五年互聯網行業高速發展,風口上的年輕人們靠著行業紅利買房買車,在大城市安家落戶。那批吃到互聯網發展紅利的年輕人陸續成為企業中層,是被95后、00后小年輕仰望的存在。
但所有的幸運和光環,在33歲這一年戛然而止。
年輕化是所有互聯網公司的共有形象,35歲上下正是年富力強的年紀,但在互聯網公司并不算年輕。今年阿偉的上級“宮斗”失敗,新領導上任,阿偉作為前領導的嫡系被流放到邊緣業務。
“看起來職級和收入都不低,但基本沒有自己的生活,下班到家孩子早都睡了。去年得了高血壓需要吃藥控制,卷不動了,也不敢卷了。”
這兩年有個說法叫中產返貧三件套:高杠桿房貸、老婆不上班、孩子上國際學校/幼兒園。這三座大山李偉都背上了,每個月還要給農村的父母打生活費。
在33歲最意氣風發的年紀,李偉突然感受到了屬于中年人的危機。“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我無病呻吟,薪資那么高有房有車的矯情什么?”他的中年危機不是一盆冷水從頭淋到腳,而是溫水煮青蛙式的持續焦慮。
出于身體原因他考慮離開大廠,但走出這個圈子很難有企業能接住他的薪資?!傲牧藥准抑行」竞蛡鹘y企業,業務匹配度不高,而且開價和我現在的總包差太多了”。
從互聯網大廠出來,無論是去中小企業還是轉行,都要面臨降薪問題。你以為降薪去小廠就是降維打擊了嗎?很多前大廠人到小公司根本施展不開。大廠有非常完善的責任制度,分工非常細致,小公司恰恰相反?;蕦m里主管蔥花的御廚去了蒼蠅館子,他精通蔥花的品質把控,了解蔥花采購的完整供應鏈,知道如何分配人力以提高蔥花切配效率,甚至制定了完善的蔥花雕花SOP,但做不明白一桌好菜。
03 當裁員來襲,干掉你和能力沒多大關系
34歲的王磊有一份讓996打工人羨慕到落淚的工作,國企上班、朝九晚五、從不加班、沒有KPI壓力……簡直就像職場人的伊甸園。
但就在三個月前,擁有“穩定”工作的王磊失業了。
從互聯網公司跳槽到國企,是王磊對35歲危機的未雨綢繆。在互聯網做開發,收入確實不錯,但這樣的收入要以讓渡個人生活為代價?!坝幸欢螘r間失眠很嚴重,真的太累了,而且對未來感到很迷茫?!彼蛶讉€關系好的同事有個小群,大家經常一起吐槽工作、吐槽領導,每個人的怨氣都很大,但就是沒人離職。
大廠里的程序員是出了名的收入高,但代價是失眠、禿頭、加班肥、腰間盤突出……24小時on call搞得人精神陽痿。
“到了這個年紀,非常害怕失業,但在壓力大到一定程度后我開始有一種奇怪的想法——如果被N+1就好了,給我個痛快?!?/p>
當周圍同事都在忍的時候,組里人均忍者;一旦有人離職,所有人都開始動搖。2022年,小群里的一位同事跳槽去了傳統企業,從此告別996迎來朝九晚五。這個同事之前很少發朋友圈,離職之后天天發和老婆孩子一起吃晚飯,和老婆孩子出去玩,群里幾個老爺們羨慕得眼睛冒火。
王磊開始動搖,那才是生活!
2022年夏天,他開始嘗試投簡歷試水,一個月后運氣爆棚拿到了一家國企的offer。“去了才知道同樣是程序員,有人過著什么神仙日子。組里有人根本寫不明白代碼,天天寫Bug,產品經理氣得拍桌子,就算這樣領導也拿他沒辦法?!?/p>
在這家公司,王磊度過了人生中最快樂的兩年。
兩年后公司大領導換人,新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業務調整。巨大的浪潮呼嘯而來的時候,干掉你和能力沒多大關系,中層也可能因為業務調整被一鍋端。
這輪裁員分四種情況:有事業編的沒有動、退伍軍人沒有動、波及到的有終身合同的員工公司協助找下家、其他人直接領N+1走人。
王磊屬于第四種,他穩穩躺到退休的夢碎了。
34歲,老家縣城有房貸,工作的城市有房租,孩子在上幼兒園,老婆為了照顧孩子選擇了清閑但薪資低的工作。打破平淡的幸福只需要一次中年失業。
截至采訪,王磊已經Gap兩個月,面試機會并不多,整個11月只有兩個面試。回不去的互聯網大廠,很難再進去的國企,王磊站在人生的交叉口,面前有很多條路,但又仿佛沒有任何一條坦途可以選擇。
“這幾年攢了一些錢,想帶老婆孩子回老家發展,但在老家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再看看吧?!?/p>
像王磊這樣因為一次失業打亂生活節奏的男性,不在少數,但其實女性也面臨著同樣的危機。在談論35歲危機的時候,很多時候默認面臨這個困境的主體是男性,而把女性排除在外。想想王磊的妻子,孩子還小、丈夫失業,她身上的壓力只多不少。
當事業與生育問題、家庭問題發生重疊,這是更加復雜的挑戰。
04 女性的中年危機,在30歲就來了
女性的“中年危機”,往往在30歲就開始了。23歲大學畢業,26歲碩士畢業,剛進社會沒幾年,就業市場就比老媽更關心你的家庭問題。
未婚未育,老板怕你結婚;
已婚未育,老板怕你生娃;
已婚已育,老板擔心家庭分散你的精力,還怕你生二胎。
找工作、升職、加薪的時候,30歲女性最不吃香;裁員的時候,已婚未育的30+女性直接保送。事業和家庭的不可調和,是籠罩在職場女性身上的暗影。劉菲最近一年的經歷,讓我更加堅信這一點。
2019年劉菲大學畢業,和男朋友一起來到上海打拼。他們來自同一所雙非大學,在985、211、海歸遍地跑的上海,他們的學歷并不占優勢。上海的高房租讓他們望而卻步,為了省錢這對小情侶只能在居住體驗上做出讓步——在外環外和別人合租,2000元一個月,這在上海是相當友好的價格。
畢業第二年,劉菲身上發生了三件值得高興的事:月薪漲到1W+、和在一起四年的男朋友結婚、在湖南老家購置婚房。
當買房和結婚兩個事項的狀態變成“已完成”后,新的項目就會被解鎖——生孩子。無論你是丁克派還是多子多福派,是喜歡孩子還是不喜歡孩子,這個問題都會在結婚后自然而然地出現?;乩霞視r,親戚們好像商量好了一樣一個接一個地親切問候,“打算什么時候要小孩?”結婚第二年,已經有鄰居悄悄問劉菲的媽媽,一直沒要小孩是不想要還是懷不上?
在老家,結婚不生孩子是異端、是原罪、是不孝順父母、是對自己的人生不負責。
其實劉菲不是不喜歡小孩,相反她很喜歡,她只是不敢生。劉菲和男朋友的合租室友回老家了,他們只能暫時整租直到合同期滿換房,這樣一個月的房租就漲到了4200元。再加上老家5800元的房貸,這對小夫妻每個月在房子上就要花一萬多。
刨除固定開支沒剩多少錢了,生個孩子要怎么養?
去年年初,劉菲所在公司的經營狀況開始走下坡路,裁員了一批但沒有波及到劉菲所在的部門。直到9月,劉菲突然被HR叫到會議室,通知裁員。
“我們組只裁了兩個人,我知道為什么有我,因為已婚未育,公司怕我生孩子要休產假,而且不能繼續承擔高強度的工作。當時我覺得這不是壞事,本來我就想跳槽,拿一筆賠償也不錯。”
在離職協議上簽字前夕,一個更炸裂的事情發生了——她懷孕了。“孩子在計劃外,還和裁員撞到一起,我發現的時候都蒙了,半天沒反應過來。”
因為懷孕,裁員也裁不成了,劉菲留在了公司?!安恢朗呛檬逻€是壞事,我猜公司會在我哺乳期結束后立馬趕人?!?/p>
孩子出生后劉菲和丈夫開始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在上海沒有房產的他們必須提早做規劃。這時候他們才發現,小區那個看起來普普通通的幼兒園都上不起,在本小區有房產的生源一個月學費330元,沒有房產則要3000元一個月。
“太嚇人了,我打算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幼兒園,后面我再賺點錢估計也慢慢回老家了?!?/p>
劉菲在畢業時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帶著夢想奔向大城市,但事業、生育、家庭的多重壓力,讓她在30歲就低下了頭。所謂的夢想,已經就飯吃了。
05 所有人的人生都會均值回歸
中年危機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對過去所得的代償。
我們畢業那年,有人當老師、有人考公、有人進國企、有人進互聯網大廠……當初進大廠的那批同學薪資是最亮眼的,但35歲危機早早到來;當老師和公務員可能薪資一般,但基本可以保證大半輩子不愁失業。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快速發展的行業,有著最高的薪資溢價,但同時以過度剝奪年輕人的剩余價值為代價。戴建業教授形容得很貼切,“每來一個年輕人,我在35歲之前把他榨干,35歲之后我就不要了”。當我們進入一個周圍都是年輕人的行業時,往往會忽略一個細思極恐的事實——那些年紀大的人去哪了。
細水長流,和時間有限的燃燒,所有命運的饋贈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怎么選擇,沒有標準答案。
*注:內容來自真實采訪,人物名字均為化名,請熱情地過好自己的生活!
編輯:關珊月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進擊的沈帥波】,微信公眾號:【進擊波財經】,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相當大廠畢業的回到家鄉企業什么都干不成的,前同事k12頭部來到我們公司試用期都沒過,各種說公司流程不完善 這不好哪不好,但食堂的飯倒是從來沒被蛐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