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可以做到半年升總監?到底做對了什么?

6 評論 2994 瀏覽 15 收藏 14 分鐘

今天,我想寫一點不一樣的東西。因為我發現,做產品,光提升硬的技能是不夠的,還得在軟的意識思維上也有變化,才有可能把工作做的更好。

在一個公司共事時間一長,大家就會很容易發現,是不是總有那么幾個“超人”同事,工作起來嗖嗖的,充滿干勁。領導愛派活給他,其他人也喜歡找人幫忙或請教。

當有一天,公司有管理崗位空缺的時候,這些人自然而然的就上“位”了。

我就是大家眼中的幸運兒。回想一下我從產品經理升職成產品總監,居然只是來公司半年左右的時間。

為什么會是我?

論資歷,我是當時公司產品部門最后一個入職的產品經理,在我前面還有2個產品老哥已經在公司工作了1年多的時間,算是資歷最淺的一個。論學歷,一個產品經理是上海交大畢業的(985)高材生,一個是廣州大學畢業的研究生,而我只是西南大學(211)畢業,學歷也算是最差的一個;再論工作經驗,一個“老炮兒”工作十幾年了,另一個也是五年經驗的“老司機”,我才三年,妥妥的剛出新手村。

那我一定是做對了某些事情,或者有某些方面的長處,才會贏得這份“獎勵”。

接下來,我就來個自我剖析(個人主觀視角,不一定對),是哪些因素促成了我的升職。

一、以“老板”的心態去“打工”

我們一般剛去一家公司的時候,就很容易發現公司里面存在的各種問題。

一方面,你到新環境會有各種的不適應,也會和之前的公司做對比。另一方面,總會有一些“老人”以過來人的身份給你講一些公司的秘密或者吐槽公司的各種問題,試圖和你拉近關系,或者讓你融入他們的小團體。

于是,短時內我就知道,公司有很多的問題,有些規則制度很“反人類”,有些領導高管就是只會“拍馬屁”。

但我的處理方式不是去吐槽、抱怨,而是換位成“老板”的視角去思考:假如我是老板,我會怎么去處理這個事情?

長此以往的思考和驗證,讓我在一些問題的處理方式上和提出的意見建議上,可以很容易俘獲老板的“芳心”。

比如,我看到有些銷售在公司不出差的時候,經常就是貼各種報銷票據,這個事情可以做半天,甚至一天。還抱怨連連“貼票太麻煩了,財務要求太多了,審批的流程太麻煩了,我xxx票丟了只能自己貼錢了?!?/p>

后面我自己出差回來貼票,也發現報銷確實有點費事。

于是,我就給公司建議,應該采購一套發票報銷的軟件,大家出差買火車票、飛機票、住酒店、打車啥的,都可以直接在平臺上搞定。即有效杜絕了有些人虛開發票從公司套利的行為,也極大提升了大家報銷的效率,減輕了財務審批的工作負擔。

后面,公司就采納了我的建議,開始使用報銷軟件。相比之前報銷我要花費2個小時的時間,現在就只需要幾分鐘就可以搞定,財務部門也因此縮減了一個人員編制。

你看,從上面這個事情上,我是如何去思考的呢?

我就是站在公司的角度,換做我是老板去想,我會怎么做?這么做,是不是對公司會有收益,如果有,那就建議公司一定要這么去做。

上面只是舉個例子,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我想說的是,我遇到問題,不是抱怨,而是會站在公司的角度去給出合理化的建議,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二、有拿的出手的“戰績”

產品經理也算是一個帶有“技術”屬性的崗位,要想能夠帶團隊,必然得有拿得出手的“產品戰績”,才能夠讓大家信服,接受你的領導,相信你的判斷,服從你的安排,肯定你的付出。

在公司里,你總能看到有幾個人,工作很拼命,經常加班內卷。跟學生時代,你的同座一樣,“拼命”的學習。但奇怪的是,這些人工作成績或學習成績好像都不怎么樣,就是處于一個中游的水平。

這或許就是所謂的: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忙活半天,方向不對,感動了自己沒有感動老天。

我在入職公司的第一天,就在日記里給自己立了個flag:今年,我得整出一款熱銷產品,還得是全國第一!

結果,我還真在公司創造了一些記錄:一個月推出一款新產品,新品首月就銷售出去(G端產品一般銷售周期是3個月起),半年內市場占有率做到了第一,并成為了當年的“銷冠產品”。

我得承認,有運氣成分存在。

但回想起來,還是得感謝自己前期那股子“折騰勁兒”,機會來了才能一把抓住。

為了讓產品可以快速銷售出去,我親身參與到前期的每一次售前工作當中,幫助銷售擬定合同,寫不同版本的匯報材料,編寫營銷話術,回答各種客戶問到的問題,帶著產品上門做演示….

同時,把收集到銷售用得上的產品話術,能夠打動客戶的產品賣點,會遇到的各種產品問題,進行及時的整理,幾乎每周進行一次產品培訓。

也正是因為我始終圍繞著要做出能賣的產品,并且要實現全國市場占有率第一的這個工作目標,持續幾個月做各項不管是份內還是份外的工作,才讓我在工作成績上獲得了大家的認可。

要說勤奮嘛,我肯定不是公司最“拼”的一個,甚至也比不過部門的另一個產品經理。但要從工作成績上來講,我就是實打實的在幾個產品經理中做的最好。

其實,當初我負責的業務條線并不算好,算是從另外兩個產品經理手上分出來的,他們在公司已經工作了一段時間,可以說手上已經有了幾款可以賣的產品。

但我當時并沒有多想,就是盯著自己手上的“牌”,琢磨著怎么打才能贏!

三、愿意分享,有“感染力”

記得,我在面試的時候,老板還要問我的文筆水平怎么樣,高考語文考了多少分。

因為,我們做G端行業,經常需要寫各種匯報材料、建設方案,客戶很重視我們提交的材料質量,這就成為了我們的入職門檻。

公司對產品經理的要求就得有一定的文筆功底,能夠寫出符合客戶需要的東西。

有一天,老板把我叫到辦公室,很認真的跟我說,他仔細看了下我們幾個產品經理寫的產品方案、匯報材料這些資料,認為我寫的最好,條理清晰、結構分明、用詞講究、造句合理。

于是,他想在公司內部搞一次文案培訓,讓我做文案教官,針對公司的產品、售前和市場等部門的人員進行專項訓練。

我欣然答應,開始了為期半年的文案培訓工作。一周做一次專題培訓,一周做專項作業訓練。

半年過去,受訓的十個學員不能說水平都有提升,但好幾個人的文案水平確實漲了,文章條理更清晰,結構更明了,錯別字少了,語法搭配也靠譜多了??傊?,大家伙兒在文案上都有點進步了。

這或許也是我自身的一個長處,喜歡寫作,愿意分享,樂意講課。所以,這個培訓雖然每周需要花費我十幾個小時的時間,但我做的還是非常的開心。

換句話說,我在寫作上的優勢,正好符合公司對這個崗位的要求,于是,我在這個崗位上的不可替代性就變強了。加上,我可以把自己的優勢輸出,用于提升團隊的整體能力,那么,我的這個優勢就變得更“金貴”了。

當你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還有余力去幫助別人,那么,你就是一個“管理者”。

我認為,管理者的角色不在于身份或頭銜,而在于你能否給別人提供管理的價值。

所謂的管理價值,就是幫助別人在能力和視野上獲得增長,在薪資和收入上獲得增長,在自我的認知和成長上獲得增長。因為你能給別人帶來增長,所以,別人才會認你做“領導”。

四、和老板的工作習慣“相似”

我個人在工作上的八字箴言是:結果導向,效率優先。

正好,我們老板也是一個非常重視效率的人,他一般開會不會超過10分鐘,很多事情安排都是通過郵件幾句話表達清楚。同時,重視結果,一個事情不管你中途做了多少努力,就是要看到結果。沒有結果,一切都是徒勞。

也正因為我和老板有相似的工作準則,有類似的工作習慣,所以,在工作上配合起來就會更容易。他給我安排一個事項,我就會按照他所習慣的方式,給他輸出結果。

而有些人,因為自身做事情效率不高,做事情之前,喜歡去給老板打預防針;沒有取得成果的時候,喜歡找各種理由,喜歡把過程當成“功勞”,這一對比,更凸顯了我在老板心中“靠譜”的印象。

不能說我是有意迎合老板,應該說,正巧,我和老板可能屬于一類人。

從后續我成為產品總監,在內部大家的反饋上,我才意識到這一點:大家都說,我和老板的管理風格有點像。

不知道是老板影響了我,還是因為我骨子里就是這種風格。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是,站在做成事情的角度,結果和效率一定是“成功人士”都喜歡的。

這個世界終將屬于年輕人,過往取得過成功的“前輩”,他們其實是愿意去幫助年輕人的。特別是看到一個和曾經的自己有幾分相像的人,就會有更強烈的動力,希望讓他可以少走一點彎路,不要犯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

五、最后的話

我可以在半年的時間內從入職到升職成產品總監,有運氣的成分,也有實力的加分。

站在一個管理者的角度反向來思考,管理者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

  1. 得有驅動力,能夠制定目標,驅動團隊朝著目標去奮進;
  2. 得有戰斗力,自身在某些硬技能上得過關,拉出來,得能打;
  3. 得有感染力,愿意去分享,愿意幫助別人共同成長;
  4. 得有執行力,能夠高效的拿到結果,是時間管理的高手。

你看,從上面這些“力”來講,當你都具備,并且超過了身邊的同事,只要有管理者的崗位,那么,你就有較大的概率成為管理者。

作者:武林,公眾號:肖武林

本文由@武林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老板發現幾個老炮性價比不高,用你惡心他們罷了

    來自福建 回復
    1. 沒必要去揣測老板怎么想,個人升職加薪了才最重要。

      來自江西 回復
  2. 結果固然重要,但是很多事情的困難老板是看不見的,不去匯報過程/風險的話,若有成果,老板看不到你的付出,若沒成果,老板會認為你不行,請教下大佬,如何破解這種困境呢

    來自浙江 回復
    1. 1、你行不行,需要對比。如果部門還有和你相同的崗位,同樣的事情,做的比其他人更好。
      2、所謂的成果,關鍵是“預期”,你給老板什么樣的預期,超預期的成果才是老板愿意看到的。
      3、沒有超預期的成果,就需要積累,多個成果事項累計在一起,平時注重積累總結,在需要給老板匯報的時候,說出來。

      來自江西 回復
  3. “于是,我就給公司建議,應該采購一套發票報銷的軟件”

    來自廣東 回復
    1. 就你看到嗎,老板沒看到嗎,采購不用錢啊,辭退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