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靠實戰就能成為運營專家

10 評論 4788 瀏覽 20 收藏 12 分鐘

在光亮后背的陰影里,每一個運營專家藏著的是每一步堅實的腳印。

運營專家,大概就是那群神一樣存在的人,他們能夠輕松的用各種策略達成相應的運營目標。只是,哪種類型的運營最容易被大家認為是專家呢?要怎么做才可以成為專家呢?

  1. 實戰經驗豐富,工作時間長
  2. 有拿得出手的實操案例
  3. 有實戰案例,經常做分享或者出書
  4. ……

看上去,大多數人還是默認為實戰就是成為專家的條件。我們都以為專家腦袋中有那么多的方法和技巧,都是經歷過豐富的實戰積累的。

但是,我認識的朋友中,有一些很年輕,沒有特別豐富的實戰經驗,但是卻具備一種讓人相信他就是專家的才能。也有一些工作了十幾年,也經歷過很多,到現在也只是一個平庸的運營。

其實,單靠實戰,并不能讓一個人成為專家。

參與過很多次實戰,但從沒有主導和承擔過某一次實戰

有一個朋友,工作也有十幾年了,也在幾家喊得出名字的公司里參與過一些項目,但是現在還在跳來跳去。雖然依靠著工作的時長,還有過往待過的那些公司“爸爸”,他也不愁找工作的事,但是也并不亮眼,然后危機感越來越重。

隨著工作的時間越長,只要不是頻繁跳槽,參與過的實戰經驗都會不斷增加,但是并不是所有參與過實戰的人都主導過任何一個項目,大多數人只是作為一個項目執行的某個環節而存在。

雖然經歷了很多,但是最終并沒有能力和勇氣去hold住完成一個項目。

可能是害怕承擔結果,可能是想逃避跟項目的壓力,也可能是一直沒有展現出可以把控整個項目的能力,所以也只能一直打醬油。

只是,專家才“值錢”。

所以,很多人的簡歷、自我介紹,都會展現那些曾經涉及過的各種各樣的項目,但是大多項目只是淺嘗輒止,這類型的運營,即使經歷過很多,看過很多,都不能成為專家。

完整跟進一個項目,承擔項目的結果,這個過程并不是那么舒適,需要承擔的人快速學習,及時組織和運用各種資源,從無到有的實現目標。除了職業能力的支撐之外,還需有靈活應變能力,極強的承壓能力,能夠承受項目過程中的一些結果。

承受得了大壓力,也承受得了大稱贊。

當然,并不是任何人都有機會可以參與項目完整的實操過程,但是蛻變成專家的過程,并不是在舒適區內輕松的完成手上的單個任務就可以的。

完整參與過很多次實戰,但從沒有好好的復盤總結

相信也有很多人有完整的參與過很多大大小小的項目實戰,也有很多讓人點贊的結果。但是,他卻并不是專家。

曾經遇到過一個同事,他有很豐富的操盤經驗,操盤過幾個銷售額很大的品牌,但是他每一次說起這些經驗的時候,都是在說一些很細節的事情,當跟我們一起去跟進另外的項目的時候,竟然會說:“以前做這個事情的時候不是這樣的。”慢慢的,大家都覺得他好難溝通,事情都沒有做好,關系也逐漸疏遠。

深刻的復盤一個項目,消化成自身的經驗能力,這是成為專家的必經過程。沒有一個項目是可以完全復制的,但是專家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卻是可以復制的。而思維、判斷力、問題的敏銳度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在項目過后,復盤、梳理、形成、加深的。

那些有過很多實戰經驗的人,如果沒有經歷復盤,修正,隨著時間的過去,那些實戰過程中有價值的事件,每一次想起,只是各種執行的影像,如果不消化,那只會讓思維被固化在這些影像中,遇到問題就只能套用經驗。

這樣的人,會成為專家嗎?

我們身邊總是不缺那些用心勤快的人,跑各種各樣的論壇去學習,聽很多的課程。只是為什么很多都沒有成為優秀的人呢?就更不用說成為專家了。

其實,很多人總是習慣把經驗跟能力畫上等號,并沒有發現,專家和普通人之間主要的差距不在經歷過什么,而是內在思維方式和能力結構的不同。

專家從理解事情的維度、高度都會比普通人更寬、更深。但是,專家們能夠看得遠,看得深,更多的是靠自身刻意的學習得到的。

每一個人的擅長領域,能力特質都有自身的特性,不同的人看待問題的角度跟思考的方式會很不一樣,但是思維上的廣度跟深度,可以幫助一個人看待問題能夠更客觀理性,接近問題的本質,快速的解決問題。

刻意學習就是在分析自身的思維、能力結構、認知等等多方面,然后刻意的學習、練習相關的技能跟知識,讓自己可以更深刻的看到問題的本質,更準確的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同樣是要完成一個項目目標,普通的運營大多只是例行公式的完成項目,而運營專家會在項目實戰過程中不斷去調整自己的不足,刻意去學習項目涉及的知識,對行業不了解就快速學習,對財務數據分析能力不足,就刻意去練習看數據,做分析……

這個過程已經不是單純的實戰積累了,而是在刻意延伸自己思維所能達到的邊界,能力結構所能理解的邊界。

如果只是慣性的運用過往的經驗完成工作,并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專家。這其中的差距,已經不僅是技巧上的差距,而是思維、眼界、知識結構、能力方面的差距。

有的人實戰了十幾年依然只是公司中可有可無的存在,有的人實戰1次就可以獨當一面。機會越來越普遍存在于市場環境中,而那些刻意提升自我的人,才有機會成為某個領域頭部的專家。

如果想要成為一個專家,刻意的學習必不可少。

1、了解自己

很多人的學習是盲目從眾的,看暢銷書籍的排行榜去選要看的書,聽別人去推薦一些別人適合看的書,關注大家都關注的公眾號,加入其他人都熱衷的公司和項目。

這種學習靠的是運氣,如果恰好遇上了可以補全和提升自己能力和知識結構的,那自然就會進步很快,如果遇不上,就只能浪費時間。

了解自己并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特別是了解自己的認知,了解自己的能力,這是一個需要直面缺點缺陷的過程。但是,只有了解了,才知道如何圍繞自身去延伸有效學習的軌跡。刻意學習的過程,就是要減少從眾學習,真正去補充、延伸、積累自身能力結構。

看清楚自己,才能知道怎么走向未來預想中的自己。

2、分解過程

有一些人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知道自己需要補充什么知識,也知道學習的渠道,但是,學了好久,還是沒有什么提升。難道是刻意學習還不夠努力嗎?

其實并不是,而是缺少刻意學習的方法。刻意學習的方法很多,但是每個人有自己適合的方式。比如說,數據分析能力不強,有人會每天強迫自己去做數據分析,有人會刻意去做一些小生意……重要的是選擇一種能夠讓自己適應并消化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刻意學習的過程除了方法的選擇,還需要對過程做拆解。每一次拆解,都會有相應的學習方法跟內容,另外還需要對每一個拆解的階段做總結。

3、沒那么舒服

刻意學習,從字面意思都可以知道這個過程并不舒服,是跳出能力和認知舒適區的不舒服。很多人工作十幾年,一直停留在舒適區,只做能力范圍內的事,慢慢的思維、能力都在固化,如果這時候需要往所在領域的頭部爬走,自然就非常難。

跳出舒適區,才可以讓自己的能力有延伸的可能。

就比如寫作,很多人覺得寫作是很難的事情,需要天賦之類的。但是,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通過刻意的學習,寫作的水平是可以提升的。從剛開始笨拙的文筆,到后續的通順表達,再到熟練寫作。

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的問題,而刻意學習的過程,并不是埋頭苦練,而是不斷去總結過程中自己所缺乏的,例如寫作過程中發現自己對語法的掌握力不強,對于行業的了解不到位……而這些,就是延伸去刻意學習內容了。

大量的重復練習,修改,反思,調整…這個過程一點都不輕松。從不習慣到熟悉,從熟悉到精通,刻意學習的過程跟結果,會讓一個人慢慢蛻變成更具有洞察力,落地能力,全維度思考能力的專家。

每一個專家,在光亮后背的陰影里,藏著的是每一步堅實的腳印。

#專欄作家#

粉小圓,微信公眾號:粉小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近9年的時間專注在互聯網運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復盤~

    來自廣東 回復
    1. ?

      來自廣東 回復
  2. 於我心有戚戚焉

    回復
    1. ??

      來自廣東 回復
  3. 因為著急做課件,看了感覺內容很多都是我的心里話,所以copy了部分內容制作課件,打賞5元求理解。 ?

    來自江蘇 回復
    1. :mrgreen: 謝謝哈

      來自廣東 回復
  4. 我的舒適區太多了!不管干什么都是緊張兩天就放松了…

    回復
    1. 我也是一樣,哈哈哈~~

      來自廣東 回復
  5. 跳出舒適區,才可以讓自己的能力有延伸的可能。

    來自廣東 回復
    1. :mrgreen: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