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賦能:設計師在選擇自己定位時,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

0 評論 11815 瀏覽 35 收藏 10 分鐘

一切皆有其存在的價值,只是需要你去領悟。

關于設計賦能,這個話題來源于2016年阿里的UCAN大會,今年關于設計師轉型的話題也越來越多,因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漸漸讓普通的視覺設計變得沒有價值,如魯班和Arkie這樣的產品讓設計師做Banner能夠得到的報酬越來越低。讓我們開始重新思考,我們應該把時間花在提升自己哪種類型的技能上,或者應該做哪種類型的項目。

在考慮項目選擇的過程中,我們通常會通過否定的句式去思考我們什么事情不要去做,比如Banner和海報的設計就不要再做了,或者已經有成熟產品形態的項目(如電商、博客和企業官網)不要再去花時間重新造輪子。

但這樣基于否定語句的排除法,沒法將設計師的定位收斂于一個有效的范圍。而只是說設計師應該做服務設計、全鏈路的設計,又顯得范圍過大。

和我在阿里巴巴的導師舒舟聊起這個話題,他給了我3個條件。我認為這3個條件對于我們選擇創業公司或者大公司中的事業部,或者選擇客戶的項目都很有參考意義。

定位條件

  1. 設計在這個項目中是有價值的
  2. 設計的價值是可測量的
  3. 設計的不斷投入能夠讓業務持續增長

下面我會逐一解釋這三個條件:

設計在這個項目中是有價值的

任何的價值都來源于你對商業的價值,雖然設計在項目中應該是有價值的這個說法已經被重復了很多次,但是很少有設計師去思考設計在這個項目中帶來了怎樣的價值。如果設計崗位僅僅作為宣傳手段和工具,而不是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存在,其實它就不具備高的價值,這也是我不建議設計師加入技術性創業公司的原因,在這樣的公司設計師扮演的更像是工具的角色。

那么,這就要求設計師不僅僅掌握交互設計、視覺設計和用戶研究的能力,還應該掌握服務設計的能力。但是,服務設計并不是一個顯學。一個設計師即使具備這樣的能力,也很難讓別人直觀的感受到。我們不能再打開一個網站,說這個網站是我設計的,所以我應該得到更高的報酬。我們會說我們具備流程優化、任務拆解、業務鏈路分析這樣的能力,可是它依舊不是一個顯學。

在我看來,這個時候能夠做也應該做的第一步就是說服?!尔溈襄a方法》中提到,提出客觀的見解本身就是咨詢服務的價值,那么“說服”這個行為,可能在未來的設計環節中也會變得更加重要。在項目價值的提現中,設計師做的第一步或許就是通過更加清晰的定義問題而體現自己的價值,我們會采用這樣的句式:您要求研究問題A,但我們認為真正影響來自問題B,如果問題A是您現在想要解決的,我現在就可以解決它,但為了彼此的利益,我們更應該關注問題B。

麥肯錫也這樣去解釋他們為什么總能夠提出更全面的見解,并且他們能夠重新定義問題。他們知道一個具備豐富商業經驗的經理憑借直覺,常??梢缘贸龊望溈襄a同樣的結論,而且他用時更短。

但是麥肯錫會解釋:他們生成的是一個更加穩健的對問題的認知,因為高管們通常沒有時間,他們會遺漏一些問題。他們可以通過直覺和信任提出問題,但是這些問題還是要進行嚴謹的驗證,麥肯錫提供的就是這種外部視角、外部經驗和嚴謹驗證的能力,還有他們所掌握的區別于直覺的研究方法,他們稱作MECE(互相獨立,完全窮盡)的方法,來保證問題能夠被定義而且沒有遺漏。

國內的Ark創意咨詢也提出過類似的說服手段,他們定義自己是一個創意咨詢公司,而本質上提供的是一個設計方法共享服務,他們提供先進設計方法,教給你的團隊。而他們能夠有信心扮演教授這樣的角色,因為在公司中的客戶它們太忙了,而Ark接觸了特別多行業,花了更多時間學習設計方法,他們不會被運營和公司日常管理的事情牽絆,它們更專注于設計。具體的咨詢流程是,客戶付錢購買Ark的設計方法的同時,他們順帶做一個產品范畫給客戶。外包從產品落地變成了設計方法的更新傳授。

對于設計在項目中的價值的概括,我覺得就是能夠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去想什么事情是別人做要費很大力氣,而我做是輕而易舉的?之后,交互與視覺設計會作為基礎,我們會更多的發揮體驗設計的能力,我們會花更多時間溝通與說服。

設計的價值是可測量的

《黑客與畫家》的作者保羅·格瑞艾姆批評大公司的員工缺乏積極性,他說大公司會使每個員工的貢獻平均化?,F實是你在工作上投入的精力越多,就越能產生規模效應,在這些行業那些真正拼命工作的員工能夠創造出比普通員工多十倍甚至百倍的財富。但是大公司是一艘很大的船,所有人都在劃船,每個人都看不到自己努力所反應成果的表現。而小團隊中每個人一點的努力或疏忽都能夠在業務上比較明顯的呈現。

他說,要創造財富需要兩件東西,可測量性和可放大性。我覺得對于設計師在明確自己的設計價值之后,讓自己的工作可測量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是如《黑客與畫家》中說的加入一個小的團隊或者自己創辦一個團隊,小的團隊的價值更可測量,但是我們選擇的這個項目要有成長空間,它最好是面向個人消費者的或者面向企業服務的,它至少是解決問題的。

或者我們在一個大公司,設計師需要建立的是將設計成果量化的觀念,在業務開始和結束后,有意識地進行對照試驗,通過數據反映自己的工作價值。

設計的不斷投入能夠讓業務持續增長

有句話說我們應該與流行保持一定距離,永遠做對的事情。

“人們接受流行,不是因為他們想要與眾不同,而是因為他們害怕與眾不同?!?/p>

許多事情其實并不會隨著設計的不斷投入提升自己的價值,然而會在產品的更新過程中,設計的地位越來越低。許多技術驅動型的項目就是類似的,比如數據可視化,雖然我們會發現清晰的數據可視化的樣式大體類似,但是各種網站上還是呈現出很多設計師自嗨的數據可視化作品,數據可視化市場其實不需要那么多設計資源的過多投入,更需要的是數據分析算法的提升帶來更有價值的市場洞察。

人工智能也同樣是一個風口,很多設計師想在任何風口都有所參與,但是不得不說有些地方設計的參與感就是很弱的。設計的不斷投入能帶來業務的增長,我認為物聯網領域的應用場景的服務設計,比眾多風口對于設計師友好的多。

總結

以上是我與阿里導師舒舟聊起“設計賦能”這個話題的一點收獲,我們認為設計師在選擇自己定位的時候需要同時滿足以上三個條件:設計在這個項目中是有價值的,設計的價值是可測量的,而且設計的不斷投入能夠給業務帶來持續的增長。

#專欄作家#

亭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設計在讀,經濟學雙學士學位。阿里巴巴、騰訊實習經驗,相信多學科整合的力量可以給設計帶來乘數效應,在交互設計、產品設計方面持續學習,歡迎交流,主頁:infoier.com | 設計乘數。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