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不是來學的,是來用的

2 評論 5349 瀏覽 14 收藏 10 分鐘

知識的最終歸處還是在于運用而非學習,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

近幾年互聯網的話題不斷升溫,在給我們帶來便捷生活的同時,帶給我們更多的是焦慮和不安。

以前是小圈子,大家階層差不多,窮可以窮的心安理得。一夜暴富,投資成功身價千萬之類的小概率事件很難影響我們的生活,因為可以眼不見心不煩,但是移動互聯網讓手機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無時無刻不在收集外界媒體的訊息,你會莫名其妙地覺得怎么身邊的人都陸陸續續成功了,自己還是當年的自己,“一成不變”。成功本來就是小概率事件,但是當成功事件總是出現在你的視線范圍內,你就會產生錯覺,人人都好像成功了,只剩下自己還在原地。

你會不停尋求自我安慰,當心靈雞湯也不能使你寬慰的時候,你就會去找各種培訓部,21天學會XX,你不得不聽的XX課程,XXBAT大神教你快速入門XX,之類的課程不絕于耳,你忙于學各種各樣的課程,可能辛辛苦苦1年后,回頭看看自己,發現自己好像沒有什么變化,你會質疑我學的到底有沒有用,或者你會找一般人都會找的理由,學習當然有用,沒有用我干嘛學習,我是把學習的內容潛移默化進自己的體內了。但,這是真的嗎?

為什么我懂這么多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這是大多數人的疑惑,因為知道和做到,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我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從開始到結束各自會經歷過怎樣的階段,是否會有人認真想過。

我將過程大概分了6個階段:

  1. 無知無覺:我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心安理得地懵懂下去;
  2. 無知有覺:我們知道自己不知道,想蒙混過關,在性價比之間進行衡量,不知道自己要不要去學習;
  3. 學習:我們決定去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們懂了以前不懂的事情;
  4. 有知有覺:雖然很生疏,但是我們還是能慢慢地把學到的東西應用到生活實踐中,這是刻意練習的階段;
  5. 有知無覺:當我們運用熟練后,就不必那么費心費力,已經熟能生巧;
  6. 舉一反三:當我們對技能出神入化地掌握后,我們已經能夠舉一反三,講方法論進行總結,遷移幫助到另外的領域的學習;

每一個階段跨越到下一個階段都是一個很大的斷層。

就像建筑,身處房間的你現在就可以低頭看看墻角和地面之間是不是會有特殊的一條邊,這叫作踢腳,這是為了銜接好墻面與地面的關系,防止地面臟濕腐蝕墻面;除此之外,你還可以抬頭看看天花板和墻面之間,也往往會有一條圍邊,起過渡作用。在建筑中做同一種結構的延伸是很容易的,因為只需要簡單重復,按部就班就可以了,但是比較困難的是如何處理好不同結構之間的交接部分,這和你學習的過程是一樣的。這也就是我所說的在不同階段之間過渡銜接,這是彌補斷層的關鍵。

你從無知無覺,到無知有覺之間的過渡銜接是什么?也就是經歷了什么事情?可能是外部的環境,讓你在工作生活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職業晉升上的能力瓶頸不足以支撐你上位,也可能你覺得自己能力在同齡人之間太弱了。不管是外部迫使還是內心感悟,這就是你從無知無覺到無知有覺這斷層銜接地方的過渡銜接,也可以說是契機。

無知有覺的階段是令人焦慮的,因為傲慢,懦弱,懶惰這些人性的劣根性在你內心作斗爭,傲慢會告訴你這些東西哪里值得我去學,懦弱總是阻止你發生改變,懶惰總想讓你不勞而獲。但是當你發覺有些事情你必須去做,當你發現沒有人能幫你,你只能自救,當你發現有些事情早做比晚做劃算,當外界迫使你做出改變的時候,你就開始嘗試去學習和改變的時候,這一道斷層就被你填補上了。

我們學習這階段,就是對自身思維邏輯,解決問題能力的考驗了。這里我只想告訴大家一個道理,所有復雜問題都不能一蹴而就地解決,所有復雜問題都是由簡單問題組成的,比如現在要你計算1+5+8+20+36+98+527,要求能5秒內得出結果,這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這很正常,但我們要計算1+5;6+8;14+20;36+36。這樣是不是簡單很多了。“怎么學習”這一部分涉及東西太多,這里就不多累述。

接下來就是我想重點強調的,接下來就是我想重點強調的,接下來就是我想重點強調的。

從學習到實踐,這一斷層需要怎么去填補和銜接。這一問題困擾了海內外幾乎所有的導師,培訓機構,大多數人在機構培訓和學習的時候感覺受益匪淺,半年一年過去了,就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像什么都沒學過一樣。

原因有一下四點:

  • 缺乏目的性:首先我們要再次強調一個很重要很明顯認知,學習是為了什么?就大多數知識而言,學以致用才是最核心的關鍵。學習是為了更好改善我們的生活,如果學習學完了對你的生活一點改變都沒有,那和沒有學有什么區別?知識是用來用的,不是用來學的。
  • 缺乏勇氣:我們總是疲于奔波在各個學習機構之間,我們不是在學習課程,就是在學習課程的路上,我們對新的東西總是充滿好奇和期待,對于學過的知識反而一屑不顧,覺得學完了就是會了,這根本就是兩碼事,學習和實踐的斷層也是非常巨大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造成我們總是學習的一個關鍵是,我們缺乏勇氣做對的事情,因為我們總是看到周圍人都在不斷學習,而我停下了好像無所作為,好像在偷懶。于是你又繼續奔波勞碌起來,不去管你是不是真正掌握了什么技能。這樣的你只是在尋求自我認同,享受自己努力的感覺,掩蓋自己的焦慮,而這是本末倒置的表現。
  • 缺乏方法:這里就不得不借用《刻意練習》這本書,要真正掌握一門知識,你需要刻意進行大量重復的訓練,在訓練過程中需要有外界信息對你行為對錯進行反饋,這一過程需要你全身心投入其中,達到忘我,這樣你才會更快更好地掌握你所學的東西。
  • 缺乏勤奮:我知道自己為什么做(目的),覺得自己應該去做(勇氣),并且知道怎么做(方法)但是還是沒有去做或是沒有堅持去做,這就是懶惰。所有有價值的好東西都是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成功沒有什么多少捷徑可言。這四道大山就是從學習到實踐的斷層,你需要去一步步填補。你知道你為什么要學習,正確了自己的認知,端正了自己的心態去做正確的事情,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和途徑做好事情,最后就是放手去做。不是因為困難就不去做,而是正因為困難才去做,因為困難說明少人做,少人做就側面反映出來成功的價值。

學以致用,知行合一,這才是學習。

這扇門已經擺在你前面了,至于推不推開就看你的了。

 

作者:張二十三,微信公眾號:張二十三

本文由 @張二十三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可以啊~

    來自廣東 回復
    1. 不知道為什么我的留言被刪了,那我轉載的時候標注一下,是從您這轉的,如果有冒犯,還煩請您聯系了。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