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毀掉的?

23 評論 18583 瀏覽 115 收藏 17 分鐘

我們的大腦已經被周圍的環境,塑造成了一個“高刺激閥值”的對象。

前陣子,喜茶風靡全國的時候,有一次,經過一家商場,看到一家新開的喜茶,門口毫不意外地排著幾十米的長隊。

排隊的人中,男女老少均有,居然還有不少穿著正裝、提著公文包的白領。有些明顯趕時間,頻頻看表,左右張望,在原地不耐煩地跺腳。

好奇心起,我觀察了一遍整個隊伍,想知道他們怎么消磨時間。

你猜我看到了什么?

90%的人,在玩王者榮耀。

是的,這兩個當下最熱的詞匯,就這樣結合在一起,毫不違和。

盡管「Don’t judge」是我的信條,但當時還是不可抑制地產生了這樣的疑問:

這些人為什么這么閑?

為什么他們愿意把大把的時間,耗費在這些事情上面?

從心理學的角度,我可以毫不費力地列舉出十幾條「為什么會有人愿意排隊買喜茶」的機制。但設身處地,真的讓我排幾個小時隊,去買一杯奶茶,我還是會覺得,這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同樣,作為一個體驗過純文字MUD的老玩家(暴露年齡),我也完全理解游戲背后的一切機制。但是,每天把幾個小時的時間耗費在游戲上 —— 這仍然會讓我覺得:太奢侈了。

有這么多時間,看看書,不是更好嗎?

1.

1995年9月27日至10月1日,美國舊金山舉行過一次會議,集合了全球500多位政治、經濟精英,包括撒切爾、老布什、各大頂尖企業的董事長,等等。

會議的主題是什么呢?如何應對全球化。

會上,與會者一致認為,全球化會加劇貧富差距,會使財富集中在全球20%的人手上,而另外80%的人被「邊緣化」。

那么,如何化解這80%的人和20%精英之間的沖突?如何消解這80%人口的多余精力和不滿情緒,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當時的美國高級智囊布熱津斯基認為,唯一的方法,是給這80%的人口,塞上一個「奶嘴」。讓他們安于為他們量身訂造的娛樂信息中,慢慢喪失熱情、抗爭欲望和思考的能力。

他說:「公眾們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最終他們會期望媒體為他們進行思考,并作出判斷?!?/p>

這就是聞名遐邇的「Tittytainment」戰略,由Titty(奶嘴)與 Entertainment(娛樂)合成,中文譯為「奶頭樂」(有點三俗的譯法)。

「奶頭樂」戰略,具體是什么呢?

  • 一,是發展發泄性的產業。具體而言,包括色情業、賭博業,發展暴力型影視劇、游戲,集中報道無休止的口水戰、糾紛沖突,等等,讓大眾將多余的精力發泄出來。
  • 二,是發展滿足性的產業。包括報道連篇累牘的無聊瑣事——娛樂圈新聞、明星花邊、家長里短,發展廉價品牌,各種小恩小惠的活動,以及偶像劇、綜藝等大眾化娛樂產業,讓大眾沉溺于享樂和安逸中,從而喪失上進心和深度思考能力。

一言以蔽之,那些被邊緣化的人,只需要給他們一口飯吃,一份工作,讓他們有東西可看,便會沉浸在「快樂」之中,無心挑戰現有的統治階級。

這個戰略成功了嗎?

目前來看,挺成功的。

2.

是的,我說的就是一切偶像劇、明星、娛樂圈、微博熱搜、暴力沖突、情緒煽動、階級對立、低幼化游戲。

我們日常的視野中,充斥著這些信息。但這其中,99%的東西,與我們一點關系都沒有,對我們也沒有哪怕一丁點價值。

微博熱搜,可以買,可以沖,給夠營銷團隊的錢,想上什么就上什么。

百度新聞,絕大多數是標題黨,不是哪個明星出了新戲,就是誰誰又鬧了緋聞。

更別說今日頭條之類的資訊平臺、和朋友圈里瘋傳的各種推送了。

奇葩說第一季剛出來的時候,眼前一亮,畢竟算是一檔有價值和內涵的綜藝,非常難得。

但看了幾期之后,你會慢慢發現,思辨開始讓位于煽情,邏輯永遠辯不過故事。

看實時投票,感受最鮮明的是:觀眾并不在乎邏輯,并不關心誰說得有理,他們只關心誰說得更聲情并茂。通常背景音樂一轉,開始變成鋼琴獨奏,情緒醞釀起來了,票數就開始變化了。

那群選手里面,我比較欣賞的,是陳銘。

無論是思考的角度,還是邏輯論證,單單論表現來說,都高出其他人不止一個檔次——當然,并不意味著其他人水平不高,很可能只是選擇的路線和策略不同而已。

但節目組苦心孤詣,一定要給陳銘安上「雞湯王」的標簽;每次他起立發言,馬薇薇總會扯一句「又開始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了」—— 如果我是陳銘,我想,我一定不會喜歡這種感受,因為這是一種曲解和侮辱。

但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觀眾只能理解這些。

最近,知乎在討論一個話題:如何看待越來越多的大V,靠爆照、編故事、抄襲段子起家,拿到幾千、幾萬的關注?

有人說得很好:同一個人,爆照回答1000贊,寫情感故事1000贊,科普專業知識、還得到編輯推薦和一幫大V點贊的回答,才不到100贊 —— 如果是你,你會怎么選?

麥克盧漢說過一句話:我們創造了工具,工具反過來塑造我們。

在這里,也是一樣的:我們選擇了怎樣的媒體,媒體就用怎樣的方式塑造我們。

3.

無獨有偶,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會》中提到,日本的新一代,正在逐漸步入「低智商社會」。他們讀的書越來越幼稚,對各種謠言絲毫不會思考,很容易遭到媒體的操縱,得過且過、毫無斗志……

他甚至提到一個事情:

通過「安保斗爭」,日本政府認識到,如果對過激的學生運動放任不管的話,就會導致政府下臺,所以政府就從此開始實行「愚民政策」。這其中的代表性舉措,就是推行「偏差值教育制度」。

大前研一這樣解釋道:

由于偏差值制度的實行,人的能力被數字化了,所以日本的學生經常會被問到「你的偏差值是多少」這樣的問題。

所以他們在這個時代是不會有危機意識的。因為在他們的意識里,這個社會將來不管發生了什么事,都將由那些「高偏差值」的人來解決。自己用不著去浪費腦細胞,只要按照別人說的去做就可以了。

他們習慣于在同一班級或者是同一年級組中作比較,然后認為那些高偏差值的人,理所當然地就應該去政府部門工作。同樣,能進入媒體工作的人也被認為是高偏差值的人。

所以,他們認為政府所做的一切決策都是對的,媒體所說的話也全都是可信的。

日本社會的現狀就是這樣。人人都把政府和媒體當做自己生活的指南。他們根本就不會去思考和反思。

這豈非也是另一種層面的「奶頭樂」?

通過阻斷你的希望,讓你活在別人為你設定好的框架里,停止思考,失去獨立的能力,越來越依賴于環境。

4.

私下里,我跟一幫朋友聊天的時候(嗯,就是大家熟悉的高太爺、曾少賢、孫圈圈……),大家都會說:我們選擇了 Hard 模式。

因為,愿意深入思考,愿意看我們文章的人,本來就是小眾。

大眾喜聞樂見的是什么呢?情緒,觀點,立場,站隊 —— 看文章就是為了放松的,最好別讓我再去用腦子。

畢竟,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太多太多被人為創造出來,來吸引我們注意力的東西 —— 偶像劇,大片,綜藝,娛樂圈花邊,網絡游戲,熱點消息,諸如此類。

我們每天光是保持專注,其實,就已經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拿熱點資訊來說。一條 APP 推送,背后都是一個運營團隊,群策群力,經過初稿、初審、復審等一堆環節,有著專業的消費者行為學作支撐,用盡各種文案技法,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吸引你的注意力,點進去。

同樣,一款網絡游戲,背后可能是幾百人的團隊,用最前沿的科技,最詳盡的數據,通過聲、光、交互、反饋等全方位途徑,在各種心理學、行為經濟學、認知神經科學等理論指導下,精心打造 —— 目的是什么?為了創造一個虛擬空間,來消磨你的時間。

一個綜藝節目,背后可能是精確到秒的臺本,現場五六個機位,多次的彩排、訓練,從場景到燈光到音樂,再到人物的服裝、語氣、動作,全部精心調制,目的就是為了讓你沉浸進去,在觀看的時候,忘掉時間的流逝。

而反過來,無論是學習、閱讀、思考、寫作,這些事情,哪一件有著這么強大的陣勢?將「觸及成本」降到這么低?

不存在的。

這就是消費娛樂文化為我們創造的牢籠。

而我們正心滿意足地,一步步走進去。

5.

當然,我并不反對適當的娛樂,否則活得也太累了些。

但是,更常見的現象是什么呢?下班了,一身疲憊,想著「今晚要學習」,忍不住還是把手伸向了手機,刷起微博,玩起王者榮耀。放下手機已是深夜,一邊告訴自己「明天再努力吧」,一邊洗澡、洗漱,然后睡覺。

第二天,重復著跟前一天一模一樣的生活。

這是很正常的。前文講過,一切娛樂產品——影視劇、綜藝、游戲,它們背后有著龐大的團隊,這些團隊的唯一目的,就是用盡各種手段,去降低你觸及它們的「阻力」。

它們會在你視野中不斷出現,用各種資訊、消息提醒你,誘導你去點擊。一旦點擊了,就再也不會給你機會離開。

想一想,你已經有多久,沒有真正為自己的目標做過一些事情了?

這里面最嚴重的是什么呢?

一旦你習慣了這種「低成本、高回報」的刺激,你就很難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

人的閾值,是會不斷升高的。

所以,這個時代,我們似乎很難再產生情緒的波動,很難去投入到一樣東西上面,很難專注去做一件事情。

因為,我們的大腦已經被周圍的環境,塑造成了一個「高刺激閾值」的對象。

習慣了輕而易舉能獲得大量愉悅感,你就會慢慢對這種愉悅感脫敏。

久而久之,這種強度的愉悅感已經滿足不了你了,你需要更高強度、更持續、更深入的刺激。

相對而言,愉悅感更少、付出更高的行為 —— 比如學習,閱讀,思考 —— 自然也就沒有人愿意去做。

這樣下去會有什么后果?

「公眾們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最終他們會期望媒體為他們進行思考,并作出判斷?!?/p>

這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

6.

最后,我想給你幾個建議:

1. 拒絕低幼化的語言刺激

什么是低幼化的語言刺激?絕大多數的網絡流行語都是。諸如「我也是醉了」「666」「扎心」「你看這個面,它又長又寬」……

為什么這樣說?因為,語言塑造了我們的思維。

我并不是說「牛逼」就一定不如「厲害」「優秀」「出色」—— 但如果有一天,我們要表達「厲害」,只會說「牛逼」,這豈不是很可怕?

日常生活中,盡量撥出一定的時間,看深度的、優秀的書籍和文章,保持自己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誰掌握了語言,誰就掌握了思想?!?/p>

2. 拒絕搶奪注意力的低劣產品

如果可以,拒絕從眾,拒絕那些膚淺的綜藝、影視劇、熱點消息、娛樂圈資訊,只看最優秀的作品。

什么是最優秀的作品?至少,是有突破性的,不反智的,引發思考的,有誠意的,需要動腦子的 —— 《黑鏡》就很不錯,《權力的游戲》也還可以。

不要讓自己成為「愉悅感」的奴隸。

不動腦子,能帶來短期的愉悅和輕松,但長期來看,它只能導向空虛和無聊。

3. 為自己設定有意義的目標

找到一件有長期收益的事情,并從中獲得幸福感 —— 這是一件你需要在30歲前做到的事。

很多人問我:你不看劇,不看電影,不看綜藝,不聚會,不玩游戲,你平時究竟都干些什么?

我說:學習啊。

他們問:不會覺得無聊嗎?

每每獲得一個新知識,每每將新知識納入自己的思維體系,所帶來的快感是無與倫比的,怎么會感到無聊呢?

所以,請找到一件能夠帶給你長期收益和幸福感的事情,把它安排進每天的日程中。

不需要追求物質收益,也不需要苛求成為領域專家,它的意義,是幫助你對抗慵常、平凡、索然無味的日常生活。讓你保持頭腦的清醒。

這就足夠了。

 

作者:Lachel

來源:微信公眾號:L先生說

本文由 @Lachel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很認同低投入,高回報的愉悅,會提高我們的愉悅閥值;降低我們的學習、思考的專注力

    來自上海 回復
  2. 我不玩游戲,天天健身、看書、學習、練習自己感興趣的樂器,每天看著這些優秀文章,確實受益匪淺,也獲得了很多周圍人理解不了的快樂,可同樣帶來的是沒有知己的孤獨??鄲馈⒚?!

    來自北京 回復
  3. 受用了,寫的很好!

    回復
  4. 1、年齡30+的表示路過ing 目標不一定只30歲前有。
    可否這樣計劃:先思考接下來一年自己如何?然后三年后自己如何?五年?十年?二十年?
    然后每年給自己定不超過三個的目標。
    想著想著,做著做著,思維就能開闊很多,我是這么過來的。
    2、“每每獲得一個新知識,每每將新知識納入自己的思維體系,所帶來的快感是無與倫比的”我很喜歡。
    這句話相似于我新學于《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中“適用性知識系統”。
    3、最近在希臘出差,研讀《干法》、《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和《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略有收獲。
    我把思考收獲發表于朋友圈,200+的圈啊,盡無一人關心我所思考的內容,都只針對關心和內容一起發表的照片。
    他們可能真的放棄了思考。所以我們要思考他們,來反思自己?!
    4、我嘗試過很多次,發表思考或收獲,都不會有人回應的,朋友圈里都沒有人能跟我分享“思考”的樂趣。
    或許我給他們的不是他們想要的。所以我決定以后放棄朋友圈,就發發照片,曬曬幸福,給他們想看的。 ??

    來自希臘 回復
    1. 所以當代的知己難覓

      來自北京 回復
  5. 細思極恐,難怪感覺最近腦子不轉了,敢情娛樂新聞看到了。

    回復
  6. 好文

    來自廣東 回復
  7. 我趕快把手機扔了 :mrgreen:

    來自北京 回復
  8. 警示自己一下

    來自江蘇 回復
  9. 想起楚門的世界,我們被安撫奶嘴控制了,即使意識到了依舊無法自拔

    來自山東 回復
  10. L先生這番言論,有心人著實應該好好反思下
    脫離低級趣味,追求更好層次的追求,是一生的追求

    來自廣東 回復
  11. 閑的時候,一天4小時榮耀。忙的時候,不榮耀。
    學習很重要,找對素材,專注地鉆研,這才是正確的學習。不然,還不如去王者

    來自上海 回復
  12. huang2009199241 微信,能交流請教嗎

    來自北京 回復
  13. 需要多看幾遍

    來自浙江 回復
  14. 作者雖然摘抄了 “邏輯思維”里面的一些內容,但同時也融合了自己的一些東西。是一篇好文章

    來自廣東 回復
    1. 邏輯思維,請問是一本書還是?

      回復
  15. 很多時候,“提升逼格“說的無比順口,但卻不知道怎么用書面語表達這個現象,很是為自己悲哀

    回復
  16. 很有深度的文章。細思極恐。

    回復
  17. 你將學習當作有意義的事,我不反對,但我不認同你的看法,你無法從電視劇,綜藝節目中得到思考的價值,只是你的知識局限,罪犯是讓我厭惡的,卻不妨礙我對犯罪,人性的思考。

    回復
    1. 贊!

      回復
    2. 深度思考在這里

      來自山東 回復
  18. 清醒的當那百分之八十會不會是一種痛苦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