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問有答:怎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UX設計師?
“在設計技能、方法原則、項目經驗等方面有了一定積累與沉淀的交互設計師,應該通過怎樣的方式將自己快速提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UX設計師?” 本文作者將從三方面來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以及給出自己的建議,enjoy~
問題
@Thlakky:
“請問一名做了5年的交互設計師,應該通過怎樣的方式去快速拓寬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思維方式,從而能從源頭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優化整體產品體驗呢?”
回復
Hi Thlakky,首先來看問題當中的主體,即“5年的交互設計師”。慚愧的講,我個人不是很善于通過經驗年限來精準的判斷一名設計師的實際狀況。譬如在這些年中遇到過的一些同事或朋友,有的雖還在實習,卻已體現出強大的思考能力以及可以用“老練”來形容的解決問題的技巧;有些還在2到3年的階段,但無論是多方位的設計能力與相關的興趣愛好,還是關注、思考問題的高度,甚至包括隱約可見的領導力,都會讓我個人感到自愧不如。
反觀一些從年限角度來講更加資深的設計師,包括我自己,卻可能已經顯現出一些“老齡化”的問題 – 由于所謂“閱歷”的提升而導致的思維模式的僵化,常年被現實與職場打磨而越發喪失的鋒芒與銳意,包括因為生理年齡的增長而無可避免的在精力、記憶力等方面有所衰退…所有這些問題在實際當中所造成的無力和困頓可能會越發顯著,或許只有年復一年積累下來的經驗才能讓情況有所平衡。
所以要對“做了5年的交互設計師”在實際的能力與經驗方面進行精準的評估怕是難免有所主觀,太多因素因人而異、因環境而異,只能大致判斷屬于“精通于設計相關技術能力,在項目經驗方面有比較豐富的積累,有待將沉淀轉化為催化劑,幫助自己突破上升瓶頸”的階段。
然后來看你通過問題所表達出的本質目標 – “從源頭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優化整體產品體驗”。以我個人淺薄的理解來看,這也正是UX設計師最本質的職能目標與價值所在,或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要進行更完整的定義,或許需要補充成為“從源頭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優化整體產品體驗,使其更加有效、高效的幫助用戶完成目標,同時促進團隊價值及業務目標的實現”)。
于是,我想嘗試將問題重構為“在設計技能、方法原則、項目經驗等方面有了一定積累與沉淀的交互設計師,應該通過怎樣的方式將自己快速提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UX設計師”。
我個人看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或許值得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參考。
1. 追溯問題的本質
其實今天從征集到的問題當中選擇這個話題進行探討,更多是因為看到其中包含的一些關鍵詞,譬如“源頭”和“解決問題”等等,意識到這是關于“本質性”的話題,會讓自己更加樂于思考和書寫。
而我猜,我所回復的內容,截止到實際建議的部分之前,本身就是關于“解構問題,追溯本質”的一次實踐。
產品在本質上是用來解決問題的,而UX設計師的職責則在于識別真正的問題,結合業務目標與資源、技術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提供最為適當的解決方案,使產品不僅能夠有效的解決目標用戶的實際問題,而且能夠帶來更加高效易用、輕松愉悅的使用體驗。
要“從源頭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優化整體產品體驗”,要成為一名稱職的UX設計師,最基礎也是最首要的當屬識別問題本質的能力?– 大到產品整體層面,小到每一個功能細節,去理解那個“終極”的目標究竟是什么,以此為基礎通過恰當的信息與功能形式進行驗證,否則一切都是南轅北轍(難以思議的巧合,此時在咖啡店旁邊桌的人正在說“你要驗證的呀”,雖然是指Wi-Fi連接)。
不過在很多時候,與“目標探索”相關的概念往往會讓人感到成本高昂,可能涉及到高昂的成本以及拖沓的周期;一些現實因素致使我們不是不愿而是無法真正投入成本去做相關的探索研究工作,例如急迫的項目周期或利益相關者的意志等等。
所以我的第一點建議同時也包括學會以靈活、機動的方式在產品設計過程中貫徹“追溯問題本質”的思路,在必要的時候化整為零,將方法打散,運用到每一次和產品經理及利益相關者所進行的協作、交流當中,運用到每一次使用產品或競品的同時所進行的體會和思考當中,運用到每一個大大小小的需求分析與設計決策當中。一系列方法論和思維框架擺在那里,能否結合項目規模、資源配比、人員素質等實際狀況進行拆解和重構,以最恰當的方式進行運用 – 這是考驗一名UX設計師實戰能力及全局觀念的重要標準。
2. 完整豐富的設計產出
要更有效的解決本質問題、打造上乘的產品體驗,設計師個人層面的能力與價值提升必須同時作用到團隊層面,助力設計團隊影響力的構建,最終推動整個產品設計開發團隊實現產品目標。
從輔助產品經理及利益相關者探索產品定位、目標用戶、功能范圍、體驗策略,到梳理信息架構、功能流程,到設計實際界面的信息呈現邏輯與行為方式,到配合視覺設計師打造層級分明、樣式美觀、調性明確的界面外觀,再到協同開發人員實現互動效果與性能表現之間的平衡 – 交互設計師在整個產品設計開發流程當中所做的工作不可謂不多。
然而直到如今,我仍能親耳聽聞一些老資格互聯網從業者將交互設計師親切的稱為“畫線框圖的”,也曾親身體會過將“UX設計”理解為“以(符合設計師個人審美標準的)外觀設計為主,少許(符合設計師個人使用習慣的)行為設計作為補充”的團隊對于交互設計的忽視程度。造成這些狀況的因素固然是方方面面的,但我相信“交互設計師沒有將自身多層次的工作及價值以實際產出的方式呈現出來”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很多時候,交互設計師在項目當中的“實際產出”通常只包括線框稿,以及必要情況下的交互原型;而其他一系列貫穿于流程當中的工作則相對隱性甚至完全不可見,包括產品層面的思考及交流內容,隨手落在紙面上的信息架構及流程探索,缺乏整理歸納的草圖等等。
不妨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或即便不允許也硬性要求自己)試著將所有這些工作內容進行歸納整合 – 將日常當中散碎的思考與交流內容以日志的形式簡要記錄下來并提煉要點,將所有的草圖拍攝成照片存檔,將信息架構與邏輯流程以腦圖、樹形圖、流程圖的形式展示出來 – 結合線框稿與交互原型等等,最終形成一份完整的、多層次的、實際可見的交互設計產出。這些工作固然需要付出額外的時間與精力,但這樣做一方面更益于團隊內部的交流溝通,一方面能夠在協作過程中提升設計決策的說服力,同時充分展示交互設計跨崗位、跨流程的工作價值,以及UX設計的完整意義所在 –?如果整個產品團隊都能統一認知,理解并認同UX的意義,那么我們便能成功的站在產品層面去實現設計目標了。
3.? 是多面手,更是專家
通常情況下,如前面所定義的“在設計技能、方法原則、項目經驗等方面有了一定積累與沉淀的交互設計師”,以及處于相似階段的視覺設計師,在設計意識與技能范疇方面已經不會僅停留在自己所在的職能領域里了。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在初入行的幾年里都會同時或相繼承擔多種職能角色,隨著經驗的積累,理解的加深,專長與意愿逐漸明確起來,最終才得以穩定在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一些朋友在校期間的專業偏向藝術設計,入行之后卻在交互領域做的風生水起;有些設計同行通過自學開發技術甚至可以達到自制產品實際上架的程度;包括在我們日常的工作中,很多交互設計師與視覺設計師可以很好的互通到彼此的領域當中提供實際支援。類似的例子太多,擁有全方位能力的設計師在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浮現出來,包括近來一些熱門的行業觀點也在極力追捧和推動這樣的趨勢。
全面、多面的設計能力集于一身 – 無論對于設計師個人,還是團隊,其價值和優勢自不必說;我對這次的問題進行重新定義時,用到的也是整合的“UX設計師”概念,而非獨立的“交互設計師”或“視覺設計師”。只是關于“全面”的程度及方式問題,我個人始終感到有待討論與驗證。
去年第一輪“有問有答”當中,一位朋友提到:“請問對于現在視覺和交互逐漸融合的UX/Product Designer崗位有什么看法?”,我將當時的一些回復內容摘引過來:
第一類:交互設計師與視覺設計師在產品層面統一認知,理解并認同商業意義及產品目標,以此為基礎,在各施所長、各盡其職的同時,更多的學習、了解彼此職能的目標、焦點和工作方法,互相理解,融會貫通,減少分歧,降低成本,以最大化的合力完成產品設計工作。這種模式下,所謂“UX/產品設計師”是對兩種職能的統稱。本質上講,這就是對于我們如今所熟悉的傳統團隊模式的一種漸進式提升。
第二類:團隊同樣由“交互設計師”與“視覺設計師”這兩種傳統意義上的獨立職能構成,卻在實際項目中刻意追求職能融合的理念,刻意模糊領域界線,刻意忽視以產品功能性、實用性及用戶研究作為主要關注點的交互設計與以外在美觀性、表現力和品牌傳達等等作為主要關注點的視覺設計在思維模式和工作方法上的差異,刻意忽視多數成員因能力與視野有限而難以擔當綜合性owner角色的現實,以提升團隊綜合戰斗力和產出效率為名義,實則鼓勵各自為戰或是重此輕彼。對于原本相對成熟的、成員能力相對較強的團隊,這種模式在短時間內或許難見弊端,但理念與方式的畸形最終會體現到產品當中 – 或是只具備功能性而毫無個性與感情色彩,或是徒有其表,在視覺風格與動效運用等方面都能成為設計師個人的優秀案例,卻難以成為在實際應用場景中輔助用戶高效便捷完成目標的優秀產品。在這樣的團隊中,“協作”只是表象,人人都是名義上的“產品設計師”,但設計決策及團隊產出更多是由其中的“核心職能”所定義的(或交互或視覺),而另外一個職能在多數時間扮演著支援或顧問一類的角色。
在“融合”的概念日益熱門的如今,將近一年前所寫的這些依然代表著我的觀點。
所以我的建議是:
- 從設計師個人角度,基于學科背景、實際經驗的積累而追尋更全方位的能力擴展,將視野放寬到產品設計開發流程當中的方方面面,立足于自己的職能,以恰當的方式拓展實戰領域,以期在協作當中與其他同事進行更高效的互通,同時可以在特定的狀況下做更多擔當。但前提是不會破壞自己在本職當中的專業度,不會顧此失彼。
- 從團隊角度,營造學習環境與氛圍,選拔標桿,帶動全體,以提升職能專業度為主要目標,同時針對產品、團隊的特定狀況,務實、適度的擴展團隊成員的能力領域,讓每個人都能在用戶體驗設計的框架體系內扮演好自己所在層面的角色,而非不切實際的上下游走于每個層面當中,將原本有章可循的產品設計流程破壞的支離破碎。
“UX設計”這一概念,從出現到普及,時至如今,所發展出的一系列經典方法、流程,勢必有其存在的意義,同時也是歷經時間驗證的。就像設計模式與規范一樣,雖然在很多時候只是起到指導作用,并非不可打破,但你要確保創新的模式比當前的規則更有意義,可以更好的解決特定的問題,而非為了創新追求創新,為了概念追求概念。
小結
以上三個方面便是我對“在設計技能、方法原則、項目經驗等方面有了一定積累與沉淀的交互設計師,應該通過怎樣的方式將自己快速提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UX設計師”這一問題的建議,希望能給各位帶來一些參考價值。
作者: C7210?– 交互設計師、UX熱愛者、VR探索者、譯者、貓奴、吉他手、鼓手,現就職于騰訊
來源:Be For Web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