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百寧 | 如何擁有“把握本質”的強大能力?
無論做什么行業,什么崗位,都要有本質意識——時刻反問自己,是否掌握了本質。比如,我們做了幾年的產品/運營/市場/人力/財務等工作,真的掌握了這項工作的本質嗎?
大千世界,紛繁復雜。世間萬物,變化多端。
千百年來,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在不斷地探索真相。每時每刻,也在被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問題所困擾著。
- 物理學中,研究者在不斷思索,為什么水往低處流,東西丟掉后會往地上掉,而不會“掉到空中”?為什么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所有這些地上、天上的現象背后,是否有關聯?
- 工廠里,一臺機器出故障停機。工作人員查看原因后,發現是保險絲燒斷了。于是立即更換保險絲,但沒多久,同樣的故障又出現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 生活中,很多人認為“只有掙大錢才是成功的人生”。于是,在辛苦打拼的歲月里,整日嫉妒富人,患得患失、郁郁寡歡。即使有一天他發財了,也發現有錢的生活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那如何才能擁有美好的人生?
- 職場上,有的人進入任何一個全新領域,三兩年就能成為專家;到一個新的公司和單位,幾個月就能脫穎而出。相比之下,很多人默默耕耘十年八載,還是菜鳥一只。人與人之間,為何有這么大的差異?
- 營銷中,在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的今天,很多企業以為自己掌握了“互聯網思維”,于是起早貪黑、風風火火地做海報、借勢營銷,動員全部員工發朋友圈。但忙完之后,卻發現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
- …
所有這一切困擾、苦惱、差異背后的原因,都指向了同一個問題——“是否掌握本質”。
所謂本質,在詞典上是這樣定義的:
本質,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決定事物性質、面貌和發展的根本屬性。
事物的本質是隱蔽的,是通過現象來表現的,不能用簡單的直觀去認識,必須透過現象掌握本質。
可見,本質的確很重要,而且隱藏得很深。
因此,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道理似乎都懂,說起來很簡單,但現實是,大部分人并沒有這樣的能力,甚至是,人們通常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沒有掌握本質。
那怎么才能知道,我們自己是否掌握了本質?如果沒有的話,那如何才能擁有直達本質的思維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下這個重要的話題。
沒有找到本質的表現
1、對遇到的問題只有淺層次思考,即思維深度只有一兩層
比如,在前面工廠的例子中,當發現機器停機是保險絲熔斷引起的,就認為自己找到了故障原因。
于是,簡單更換保險絲了事,殊不知深層次的問題是”潤滑泵沒有過濾網,混入雜質導致潤滑泵失靈”。機器則是因為潤滑不足而過載,從而熔斷保險絲引發停機的。
所以,解決問題的方法是為潤滑泵加裝過濾網,而并非是更換保險絲。
再比如,我在舊文 《以“滴滴車票”,談談產品的“需求、體驗和自傳播”》中談到的老人打車需求的問題。
對于這個問題,大部分人的思維只有一層。即,一聽到滴滴新出了個“車票”的產品可以“不用下載App、注冊帳號、付款就能方便地打車”,便得出或者認可“這個產品非常適合老人打車”的結論。
殊不知,這個問題的背后,還有“老年人出行路線固定、生活節儉不愿意/不需要打車”等用戶需求問題,以及“以當前的車票產品設計很難實際操作”等深層次的問題。
2、把表象當成本質,把手段當成目的
如今,各種借勢營銷、朋友圈營銷可謂婦孺皆知、鋪天蓋地。
這并沒有錯,但問題在于,這只是表象,只是手段,而很多人卻把這個表象和手段當成了本質和目的。
如果把握了做品牌營銷的本質是“將差異化的品牌信息通過合適的渠道傳遞給潛在客戶”,那么你就能發現錯誤所在。
- 差異化的品牌信息:如果每次都是PS一張毫無創意的“粽子、滿月”圖,寫上“端午節/中秋節快樂”、加上品牌角標就發出去,這并不是在傳達什么“品牌信息”,更談不上“差異化”。
- 觸達潛在客戶:如果你的潛在客戶并不在你的朋友圈里,那整天發那些爛大街的海報圖,只能是擾民,毫無價值。在這一點上,很多企業都不如那些做“安溪鐵觀音、XX補水面膜”的微商們——盡管他們發到朋友圈的營銷圖片粗制濫造、沒有創意,但他們卻知道“觸達潛在客戶”的道理。因此,他們會冒充美女,不斷瘋狂地加好友,這其實是在“導入潛在客戶”。
找到本質是怎樣一種體驗?所謂的本質有什么特征?
下面,我們從本質的“表述、時效以及深度”等三個方面,來談談本質的特征。
1、在表述上,本質是簡單的,而不是復雜的
愛因斯坦有這樣一句名言,“if you can’t explain it simply,you don’t understand it well enough(如果不能言簡意賅地闡述,那說明你理解得不夠深入)”。
這句話高屋建瓴、充滿智慧,簡單而有力地指出了問題的關鍵。
相反,如果某些所謂的大咖、專家,終日都是滿口晦澀難懂的術語,那說明他自己就沒有搞懂。
具體來說,這個能否“言簡意賅地闡述”,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文字描述(一句話說清)、一種是圖表展現(一張圖講透)。
(1)一句話說清
無論是多么復雜的事物,都可以也應該用一句通俗的話來闡述和解釋。
水往低處流、蘋果往地上掉、日月星辰、斗轉星移,所有這一切現象,都可以用簡單的“萬有引力”來統一地、完美地解釋。
無論是新潮的借勢營銷、事件營銷、新媒體營銷,還是傳統的線下活動、硬廣投放,其本質都是“將差異化的品牌信息通過合適的渠道傳遞給潛在客戶”。
要做到“一句話說清”,一方面,需要不斷去翻經典著作,反復揣摩關鍵術語的概念和定義,這樣有助于深刻地理解本質。
另外一方面,如果遇到的是新問題,經典理論并沒有涵蓋,比如“如何打造刷屏H5”,則需要總結和分析,從而接近本質。
簡單地說,如果你把這一兩年來達到刷屏效果的所有H5列出來,分析每個H5成功的原因。然后,將同樣的原因歸納合并,就能找到某些共性和本質——即要么模擬出眼前一亮的場景(天貓穿越宇宙的邀請函、模擬來電/視頻通話/微信聊天/朋友圈場景),要么引入非常有趣的互動(“1步1步看清韓寒”的打字機效果、穿上軍裝的互動)。
(2)一張圖講透
眾所周知,一圖勝千言。
圖形、圖像既是直觀易懂、包含信息量大的表達方式,也是厘清迷霧、探索本質的思維方式。既是思維的結果,也是過程。
常見的圖形思維,包括“金字塔”和“四象限”模型。
前者適用于表達具備層次、層級關系的概念,后者適合于用某些維度將復雜的事物進行分類,找到重點。
金字塔模型:用金字塔的形式,將問題分解成層次。
比如,大家熟知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就用包含五個層級的金字塔模型,將人類多樣的需求總結得很透徹。
四象限模型:對于任何問題,都可以挑選兩個重要的維度,用四個象限的形式,將其分成四類。
比如,時間管理四象限。在這個模型當中,用“重要度、緊急度”兩個維度,就將每天要做的各種事務做了分類。從而有助于找到工作效率低、時間不夠用的根源,抓住工作重點,實現有效的時間管理。
再如,波士頓矩陣。這個模型,用“市場占有率、增長率”兩個維度,來分析各種不同類型企業的產品業務結構。
2、時效上,本質是永恒的,而不是暫時的
本質往往與具體時代、社會條件、科技水平無關。
比如,人生的本質意義是追求快樂。這個本質就與社會發展水平無關,無論是古代、近代和現代社會,均是如此。
前面提到,品牌營銷的本質是“將差異化的品牌信息通過合適的渠道傳遞給潛在客戶”,無論是報紙廣告、電視廣告盛行的時代,還是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主宰或流行的今天,都不會變。如果你違背了這個本質,不管你采用的是哪種先進的技術手段做營銷,那都是錯誤和徒勞的。
同樣,營銷人常說的“洞察”就是對人性的理解,這才是本質的東西,這也是與時代和外界因素無關的。
再比如,所謂真正的好書,就是那些探究到本質問題的好書。
諸如孫子兵法、論語、資治通鑒之類的大作,都能經受住千百年歷史的洗禮。這些思想之所以流傳至今,那是因為其觸達了本質,因而對于各個時代和領域的問題,都有指導意義。
3、深度上,本質是終極的,而不是中間的
保險絲熔斷是機器停機淺層次原因,而不是本質原因。
朋友圈營銷只是營銷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
掙錢是獲得幸福生活的手段,而不是終極目的。
那么,如何才能抓住本質?
首先,我們要有“本質意識”。
即,針對各種重要的問題,都要先問自己,我真的掌握了本質嗎?
如果是“自我感覺良好或者懵懵懂懂、馬馬虎虎”,這都不可取,而要按照上述“掌握本質的表現和標準”來仔細界定。
如果明確感覺到自己并沒有掌握本質,那就需要去探索。
具體包括“五個為什么、一句話說清、一張圖講透”等三種方法。
用“五個為什么”刨根問底
“五個為什么”方法,最初是由日本發明家豐田佐吉提出。后來,豐田汽車公司在發展完善其制造方法學的過程之中加以采用。
對于文首提到的“機器停機”的根源,通過連問“五個為什么”,就能找到“潤滑泵沒有濾網”這個本質原因。
Q1:為什么機器停了??A1:因為機器超載,保險絲燒斷了。
Q2:為什么機器會超載?A2:因為軸承的潤滑不足。
Q3:為什么軸承會潤滑不足? A3:因為潤滑泵失靈了。
Q4:為什么潤滑泵會失靈?A4:因為它的輪軸耗損了。
Q5:為什么潤滑泵的輪軸會耗損?A5:因為雜質跑到里面去了。
“五個為什么”這個方法簡單而有效,是發現真相、找到本質的好方法。
嘗試“一句話說清”
對于任何復雜的問題,如果不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撥開迷霧穿透表象、對核心進行描述,則說明我們還沒有掌握本質。
比如,對于一個產品的定位或者一個營銷策劃的創意來說,都是如此。如果不能“一句話能說清、一聽就感興趣”,那這個產品或營銷八成要失敗。
詳見舊文:產品定位:你是釘子,還是棒槌?
嘗試“一張圖講透”
遇到任何復雜問題,除了“一句話說清”,還可以嘗試用金字塔、四象限等簡單而有效的模型來分析。
前面提到的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時間管理模型和波士頓矩陣”,都是金字塔、四象限模型的典型應用。
不僅是那些專家學者和機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使用這樣的模型來分析問題、逼近本質。
比如,我在研究自傳播時,就用這兩種模型對產品、營銷和自傳播等問題將進行了分析,得到了“營銷金字塔模型和產品金字塔模型”。
這兩個模型,既能幫助我們看清紛繁復雜的產品和營銷實踐/方法論,也指明產品和營銷人的職業發展方向。
結語
本質掩藏在層層的表象之下,尋找本質的過程是艱辛的,需要智慧的。
然而,一旦掌握了本質,你就找到了終極目標,就會豁然開朗。你的思維和判斷,就會比其他人高出很多。當遇到問題時,就能做到迎刃而解。在職業生涯中,也能迅速成長,甚至一騎絕塵。
因此,無論做什么行業,什么崗位,都要有本質意識——時刻反問自己,是否掌握了本質。
比如,我們做了幾年的產品/運營/市場/人力/財務等工作,真的掌握了這項工作的本質嗎?
如果沒有,那就需要花時間、花精力,在工作和學習的過程中,去努力搞清楚本質。本質就是目標,如果我們不了解該工作的真正目標,那每天在忙什么呢?
掌握本質的方法:
- 連問“五個為什么”,來不斷逼近真相,找到本質;
- 嘗試“一句話說清、一張圖講透(金字塔和四象限)”。這既適用于對某個學科、行業和崗位的本質進行探索,也適用于對閱讀一本書、一篇深度文章的總結。
此外,值得指出的是,即使我們很厲害、很慶幸,已經掌握了某個問題的本質,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也經常會出現偏離本質和目標的情況。這就需要我們有經??偨Y、反思的習慣,看看過去一段時間的實踐是否“跑偏”。
Ok,現在想想,你掌握本質了嗎?
#專欄作家#
朱百寧,微信公眾號:八點三十五,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前百度品牌總監,著有《自傳播》一書,現在專注于人工智能以及產品設計等領域。個人微信:izhubaining,歡迎添加進行交流。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醍醐灌頂
把握本質,是不是把握第一性原理?
把握本質有多種方法,第一性原理是其中一種。每種方法都有最佳的適用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