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媒體,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4 評論 6116 瀏覽 23 收藏 20 分鐘

時代的機遇和變化讓新媒體人接收信息的速度比其他行業更快更多,而這種快和多恰恰給新媒體人帶來了一種幻覺。

– ?I ?–

典型新媒體人小米的一天大概是這么度過的。

早上睡眼惺忪的被9點的鬧鐘吵醒,一邊懊惱著昨天的策劃方案拖到凌晨2點還是沒完成,一邊手忙腳亂的換衣洗臉出門。

匆匆忙忙地上了地鐵,打開朋友圈,不痛不癢的點贊了一圈朋友的自拍和老板的心靈雞湯后,小米發現,朋友圈里有3個人轉了同一篇文章。

她輕輕地嘆了口氣,哎,看來昨天準備好的熱點今天又廢了。

默默把文章收藏之后,下了地鐵,

到辦公室打開電腦,微博,騰訊,各種收藏的新聞網站自動彈屏,

心里一邊罵罵咧咧,一邊在百度上打上關鍵詞,搜索所有剛剛收藏文章的關鍵詞集合。

迅速選定5篇文章的素材參考后,打開自家公眾號后臺,

用一個上午的時間把找來的素材復制粘貼不同幾段到編輯器里,再逐句修改里面的措辭和語句結構。

小米進這家創業公司的新媒體部不過才3個多月,就已經可以熟練地把一篇不是自己的文章改得既像自己寫的,但又好像不是自己寫的境界了。

小米把這篇花了她一整個上午加大半個下午的《哈佛畢業賣豬肉,如今身價千萬》的熱點推文設置成晚上22:22分定時推送后,

就開始尋思老板昨天晚上11點在微信群發的信息:

“你們最近要好好想想,怎么樣才能把閱讀量題提高!什么時候才能有個10W+???”

看著后臺剛剛過千的粉絲數。10W+的閱讀量,對小米來說,大概是個天文數字。

而這1千的粉絲數也是小米3個月里一篇篇文章寫出來,

哦,不對,編輯出來的辛苦成績。

每當小米試探著老板能不能給點錢做點推廣的時候,老板總是看著他,一臉語重心長地說,小米啊,好好磨練追熱點,寫文章的技巧,腦子里不要老是想著速成。

你看,馬東都說了,這個時代,好內容是不需要錢的,我們的錢都指望著你了啊。

想到這里,小米匆匆在word里打下“10W+閱讀爆款文策劃案“幾個大字后,竟不知道如何下筆了。

– ?II??–

不知道現實中到底有多少人像小米那樣,做著一個新媒體運營的崗位,但實際上在做什么卻是一頭霧水。就在前幾天,前公司的同事剛剛微信和我說,她裸辭了。

我問為什么?

她說,“和別人說做新媒體,好像一副高大上很時髦的樣子,其實每天就發發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不知道自己這份工作的目標是什么,感覺這樣下去要廢了吧?!?/strong>

新媒體這個時髦的詞出現在公眾視野,就一直以顛覆者的形態自居。

“新媒體的出現擊潰了傳統媒體“,“新媒體人小編工資每月5W“,“95后的新媒體總監“ ,仿佛一夜之間,這個圈子里的人都變成了風口上的豬,因為新鮮感讓這個行業在外人看來羨慕不已。

但,現實生活中真的是這樣嗎?

當年剛踏入新媒體的時候,腦中經常想象,這份帶有神秘色彩的工作,它到底是什么樣的?

而從菜鳥到老司機的過程中,漸漸發現,有很多新媒體人的苦累辛酸,甚至有點好笑的故事和經歷,其實是不為大眾所知的。

而下面這些事情,或許就發生在你身邊的新媒體人身上。

“這個不是很容易嘛,你也做一個出來”

小R原本在一家傳統制造業公司做內宣。去年,老板一拍腦袋和他們市場部的人說,

“哎,我看別人公司都在做那個新媒體,我們也開個微博微信做一做,不能落后人家啊?!?/p>

而這個光榮的任務就落在了小R身上。但不說每天同時更新微博微信已經讓小R應接不暇,最奇葩的是,老板隔三差五就和他說,“小R啊,你看像某某某這樣的深度文,今天寫一篇出來啊,年輕人,嗅覺要靈敏啊?!?/strong>

再者,就時不時在微信群里丟一個別人朋友圈的H5案例,“小R啊,你看看別人的東西,學習學習,我們也要做一個像這樣的活動,要火的,要刷爆朋友圈的,明天上午給到我方案啊”

現實中,有不少企業的老板就像小R的老板一樣,根本連企業為什么要做新媒體都不知道,稀里糊涂的雇人以為開了個微博微信每天更幾條消息就算是新媒體了。

對這種老板,真想當著面,教育一下,

你的用戶群體為什么要關注你的公眾號想過么?用戶為什么要傳播你的H5想過么?

看到別家的東西刷屏了就要求自家的也要做一個出來,而背后人家花了多少心思,多少人力,多少預算,根本一概不考慮。

說到底,就是本質的東西都沒思考好,就想著要火,要閱讀量,要KPI,簡直天方夜譚。

“所有都是免費免費免費免費!”

大概是被網上《0預算如何讓粉絲漲10萬》這樣的文章洗了腦,老板們就指望著一分錢推廣費不花就能把粉絲和閱讀量蹭蹭蹭地提高上去。

問他一句,為什么不給點推廣費呢?他還用特別不理解的眼神看著你說,我做新媒體就是免費為自己產品做宣傳啊,要錢我為什么要做新媒體???

好吧,我竟無言以對。

桃桃就是這么一個現實中的例子。在某創業公司做新媒體運營的她,有一次策劃一個情人節主題活動,方案里有一個環節需要請一個大V轉發活動微博。

老板看了,馬上批了方案。

等到正式活動開始,需要給大V打錢的時候,老板反悔了,“啊?這大V要錢的啊?我以為是免費的啊,你和他說,這次幫我們免費做,效果好,我們下次付費,可以長期合作嘛“

桃桃當時就傻了眼,最后這個活動不了了之,當然她的那份熬了兩個通宵做出來的策劃案也徹底流產了。

自從這件事之后,但凡有預算的活動她都特別小心翼翼,迄今為止,做過最高預算的活動就是花了300元買了一個微博的粉絲通。

新媒體實質上只是一種產品,品牌和營銷的渠道,傳播介質的改變不代表原本營銷的成本不用付出。

新媒體運營不是神話,真的不是那種一分錢不花,就可以圈到一大批粉絲,讓公司品牌迅速曝光,成為行業標桿的。

如果世界上這么美好的事情,麻煩給我來一打. . .不,一車。

“月薪5000的新媒體運營總監”

這個是我身邊朋友的親身經歷。

大龍去應聘一個金融類公司新媒體運營總監的職位。老總面試的時候很nice,說公司文化開放,年輕人多,總監這個職位起薪1萬,干的好的還能再加。

大龍聽了很高興,二話不說就從上家公司辭職入職了。結果到現在6個月了,整個部門就他一個,老板遲遲不肯給他配人,KPI卻一堆:閱讀量、粉絲數、轉發率,每月都要翻倍漲。

再補充一句,大龍雖然掛著總監的title,但月薪實則5000,另外5000,老總說,等到公眾號粉絲漲到10W再給他加上。

朋友間都給他一個昵稱,叫他“5000元總監“。

說到底,很多公司其實沒有專門負責新媒體的部門,一個人又要做內容策劃,維護粉絲,還要做流量渠道,活動拉新等幾乎所有的運營工作。

逼急了,不少人只能選擇掏錢自己去刷粉,做出來的東西不僅自己都不忍直視,對于個人職業生涯,都是毫無成長性可言。

大龍問我怎么辦,我反問他:你憑什么做的還心安理得?

如果你們身邊有遇到這樣的,趕緊辭職找下家吧。

“變現!變現!變現!”

“我們是來賺錢的!不是來做內容的!“這是某老板在看到自己團隊做了2個月的KOL微博粉絲沒有達到預期時說的話。

以前認識一個做實業的老板,互聯網風口來了開始該做互聯網,公司不大但成立了一個新媒體部門??赡苁且驗楦蓪崢I出身,做事風格比較直奔目標,急切的想把公司所有資源變現,當然也包括這個新媒體部門。

簽了一個沒什么知名度的網紅,開始讓團隊在微博做內容做流量做粉絲,目標直指張大奕,要來個淘寶上億變現的野心。

可惜,野心配不上能力。整個團隊辛辛苦苦加班2個月,小網紅的粉絲量還只是徘徊在小幾萬。

老板急了,有時候自己上陣寫文案。不過依然沒什么用,粉絲壓根做不起來。后來據我所知,開始在朋友圈做起微商了。

做過KOL的運營的小伙伴都知道,KOL的定位人群和內容策劃都需要經過不斷摸索和試錯,積累忠實粉絲的路徑絕非一步登天,更何況現在的網紅遍布,如何找到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和獨特優勢是第一位的。

雖然做內容做流量的最終目的從商業上來說都是變現,但是如何變現?怎么變現?什么時候變現?都是需要有邏輯可循的。

否則,即使你有了粉絲,也會迅速流失,失去商業價值。

但現實的骨感卻是:你永遠叫不醒一個急于想變現的人。

“寫一堆自己都不知所云的話”

打開公眾號,十個有九個都在寫云里霧里的純雞湯。

什么叫雞湯?

就是給你描繪空洞的美好,虛幻的未來。但是,卻不告訴你該怎么達到。

就是給你拋焦慮,拋負面,討厭你所討厭,吐槽你所吐槽。但是,卻不給你解決方案。

這樣的雞湯文不比養生坑爹的文章高明到哪里去,隱隱約約感覺像是回到初中語文課,老師偏要逼你寫魯迅林語堂的讀后感,但是你自己根本感悟不到里面的精髓,只能極其表面的摘點名句,漫不經心的點評幾句。

重點是,當你寫這樣的雞湯文時,完全不是你的所思所想,只是淪為每天發表文章的打卡任務而已。

“原創不被保護,伸手黨儼然成風”

前段時間大家一定被那篇《羅振宇的騙局》的文章在朋友圈里刷過屏。

諷刺的是,文章標注的原文作者拾遺在其公眾號里的一篇澄清文“《羅振宇的騙局》引發的血案“中指出,

自己根本不是那篇文章的原作者,而是伸手黨截取了其幾個月前在公眾號的一篇《羅振宇永遠不會告訴你的秘密》中的某些段落,

用非常惡劣的手段篡改了文中的觀點和內容,再以“騙局“二字作為標題來騙取閱讀量。

如果說拾遺的案例算是個特別的抄襲案的話,其實新媒體的抄襲更多的是直接拿走原作者的文章,不表明來源的復制粘貼。

這種現象在不少新媒體人員中也算是見怪不怪。

就像小米一樣,每天為了一篇文章,到處就找其他的文章來湊。我們不說這樣的結果不僅對原創者是一個極大的傷害,對于新媒體的小編們,你們每天在這種的抄抄改改中又能收獲點什么東西呢?

一副小三儼然活得像正室的樣子。

“感覺啥都可以做,啥也不會做”

新媒體運營可能給了年輕人一個新機會,但也可能毀你一輩子。

為什么這么說?

我想你肯定特別擅長兩件事:一是貌似啥都會,而是啥都不會。

不專不精是很多職業人的通病,對于新媒體運營崗位來說,更是如此。打開招聘網站,隨便翻一下崗位要求,最好你能會寫點文案,會搞點活動,會點數據,還能來點PS。

新媒體運營這個崗位入行幾個月就能里外摸個大概,但是如果你不瞄準一些方向的話,基本就會被框在一些底層工作,白白消耗掉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難道到了30歲,你還只想做個新媒體小編而已嗎?

如果你技藝不精還有得過且過的心態,那么,新媒體運營做久了就是慢性自殺。

“你都不知道自己文章是怎么火的”

有時候莫名巧的寫了一篇文章,自己都不知道為什么平時只有幾百的閱讀量這片就超過2W+了。

會上老板讓大家復盤,愣是憋出個,標題取得棒,題材追的好,文風幽默適合年輕人這種似是而非的總結。

但,可惜的是,自從那篇2W+的完整后,之后整整大半年,也許文章閱讀量就再也沒過千的了。

這個時候,你開始焦慮,你的上司也開始懷疑你的能力。

而現實很有可能是,當初2W+的文章只不過是你追了一次熱點時的偶然運氣罷了。

請記住:你有這么好的運氣,一定要配更好的自己。

“不寫個10W+都不好意思做新媒體”

“你寫過10W+了不起???”

“了不起”

對于新媒體人來說,有沒有寫過10W+,仿佛變成了職業生涯中判斷你是不是成功新媒體人的唯一標準。

世間最笨蛋的事,就是同行相輕

所以,在單一KPI的標準下,我們屈服了。

在“5分鐘!名師讓你迅速掌握投行面試必勝寶典“和“投行面試寶典10種經典場景“的標題中,我們選擇了前一種。

在選擇某流量小花整容后遺癥的熱點還是發一篇鮮有人關注但是有溫度的文字之間,我們選擇了前一種。

大家逐漸忘記了,打動人心的內容絕對不是跟風和熱點,而是你經過深思熟慮后對于人性的洞察。但是浮躁和急切可能早已掩蓋了本該稍微慢一點的腳步。

久而久之,也就麻木自己,哎,不就是一份工作嘛,大家喜歡,我們就做唄。為了做可笑的10W+,我們也漸漸放棄了曾經的堅持。

“新媒體=單身狗?”

新媒體不是能接觸不少人嗎?怎么還是單身狗?

哎,這就不說了,加班加的媽都不認識,還不如只. . .

– ?III??–

小米的日子就這樣平淡無奇,在看熱點,發文,偶爾搞點不痛不癢的活動中一天天過去,就像其他千千萬萬職業人一樣,

她有困境,有瓶頸,有迷茫,但是卻不知如何走出去。

時代的機遇和變化讓新媒體人接收信息的速度比其他行業更快更多,而這種快和多恰恰給新媒體人帶來了一種幻覺。

一方面,覺得自己是站在大浪里最前端的人,海上風和日麗,陽光燦爛的時候,浪里的水花偶爾濺起拂過臉龐,感嘆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但當大風大浪來臨,船只劇烈搖擺的時候,他們也許是第一批會被海浪吞噬而來不及做任何反應的那一群人。

人最可怕的事是一邊安逸生活,一邊卻不知道危險在哪,越在意什么,什么就會越折磨你。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和我們交流,我想我們更理解你,以及關于你夢破碎的聲音。

– ?The End ?–

 

作者:裸奔新青年,微信公眾號:正經裸奔新青年

本文由 @裸奔新青年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如果說你只是要點擊的,恭喜你,你做到了,但是對我們沒有任何實質的作用,希望加一些答案吧,哪怕說另起一片也要在末尾寫個未完待續啊

    來自上海 回復
  2. 運營新人,有點小同感

    回復
  3. 感覺閣下也是吐槽你所吐槽,討厭你所討厭,就是不給答案啊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