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7件事,提高生產力

0 評論 6417 瀏覽 3 收藏 9 分鐘

編者注:此文是 CamMi Pham 的文章,原文發表在Medium上。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和一些科學證據說明,有時候努力工作未必是通往成功的正確路徑。成功的關鍵不是努力而是巧干。因為時間是稀缺商品,有時候少干反而收效更佳。

1、不加班效率高

每周 5 天,每天 8 小時的工作制是福特在 1926 年的發現。實驗表明,把每天工作時間從 10 小時降至 8 小時,每周工作時間從 6 天降至 5 天后,生產力反而提升了。

1980 年由商業圓桌會議發布的《建筑項目的加班效應》指出,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工作越多,效率和生產力都會下降:

若每周工作時間超過 60 小時的情況持續超過兩個月,生產力下降的累積效應將導致完工日期推遲,而同樣的人數每周只工作 40 小時甚至還會更早完工。

美國軍方研究表明,“每天少睡 1 小時持續一周會導致相當于 0.1 血醇水平的認知退化”。

《睡眠的秘密世界》指出:

熬夜之后無論白天你干得有多好,情緒不會太高。更重要的是前瞻性思考和行動的意愿、對沖動的抑制、樂觀程度、同理心、情商等也會下降。

所以保證充足的睡眠對于維持高水平的生產力十分重要。

很多名人的經驗是白天多小睡。達芬奇、拿破侖、愛迪生、羅斯福夫人、吉恩?奧特里、肯尼迪、洛克菲勒、丘吉爾、林頓?約翰遜、里根等都有小睡的習慣。

2、不要老說“好的”

根據 20/80 原理(帕累托原理),20% 的努力創造出 80% 的結果;但反過來 20% 的結果消耗了 80% 的努力。因此我們應該把精力集中在能產出 80% 結果的事情上,然后放棄其他的事情。如此就能把更多的時間集中在最重要的任務上。我們應該對低產出甚至無結果的任務停止說“yes”。

成功人士和非常成功人士的區別在于后者幾乎對所有事情說“不”——巴菲特

這就引出一個問題:我們該對哪些事情說“yes”,對哪些事情說“no”呢?如果想不出哪些事情值得花時間,不妨來個簡單的分離測試。跟蹤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然后盡可能優化。

我們中的大多數往往都說了太多的“yes”,因為這比拒絕要容易得多。沒人想當壞人。

2012 年的消費者雜志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人員把 120 人分成了 2 組。一組人訓練成說“我不能(I can’t)”,另一組則說“我不(I don’t)”。結果很有趣:

告訴自己“我不能吃 X”的學生在 61% 的時間內選擇了吃巧克力糖,而告訴自己“我不吃X”的只有 36%。在說法上作這么簡單的一個變化就能顯著改善健康食品的選擇。

所以,下次需要避免說 yes 的時候,直接說“我不”。

另一個避免不必要活動的技巧是 20 秒規則:對于不應該做的事情多給自己 20 秒的時間考慮。

3、不要事必躬親

我曾經管理過一個非常大的社區,試圖一個人做完所有事情,最后發現我干不了。我筋疲力盡,最后社區接管了自我管理的工作。令人驚奇的是大家做得比我還好。我因而領悟到了社區的力量。

我們必須意識到,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去尋求幫助,這一點很重要。讓做得更好的人接管你的一些工作對你來說更好。這可以讓你花更多的時間在自己最重要的任務上。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自己解決問題上,讓專家幫助你。

很多時候,哪怕朋友不能幫你,他們的陪伴也能讓你更有生產力。

4、不要完美主義

達爾豪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 Simon Sherry 的完美主義與生產力研究發現,完美主義是生產力的絆腳石:

完美主義者完成任務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完美主義者因此等待完美時刻而耽擱。就商業而言,如果你等到了完美時刻時間已經太遲。

完美主義往往因為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因為過于關注小事情而錯失了大場面。

最好的完美時刻就是現在。

5、不要做重復工

gaoxiao3

根據 Tethys Solution 的一項研究,一支 5 人團隊,如果把 3%、20%、25%、30% 和 70% 時間花在重復性工作上,經過 2 個月的生產力強化(引入自動化軟件)后,時間相應降至 3%、10%、15%、15% 和 10%。

現在只要我需要重復做一件事情 5 次以上,我就會要求自己找個程序來替我做。不會編程沒關系,如果不懂開發,那就去買程序。

人們往往不記得時間就是金錢。他們手工做的原因通常是因為這么做比較容易,不需要研究。處理 30 張圖片似乎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是 30000 張呢?你只能靠軟件去處理了。記住,你需要花錢去掙錢,而時間是你最有價值的商品。

6、決策不靠猜測

如果網站可以 SEO,那么生活也能。不要靠胡亂猜測做決定,要用數據支持你的決策。

不同領域有許多研究可供參考。比方說,你是否知道下午 4 點的時候人最容易分心?這是賓州大學助理教授 Robert Matchock 領導的一項研究。哪怕你找不到需要的數據,進行分離測試也不需要話太多的時間。

要不斷問問自己,你打算如何去衡量和優化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 ?

7、不要老是工作

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如果我們過于專注在某件事情上,就會畫地為牢,跳不出框框。時不時從工作中脫身出來獨處一下非常重要。按照《孤獨的力量》的說法,獨處的時間對于大腦和精神很有益處:

哈佛研究表明,如果某人相信自己正在獨自體驗某件事情時,其記憶會更持久更精確。另一項研究表明,一定時間的獨處可令人更具同理心。盡管沒人會質疑早期過多的孤僻生活是不健康的,但一定時間的獨處可令青少年改善情緒提高成績。

給反省留點時間很重要。當我們不去尋找解決方案時,后者卻往往不期而至。

當然,我們不能一夜之間就能變得更有生產力。跟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一樣,這也需要努力。守株待兔是等不到變化的。我們都需要多了解自己的身體,找到精力分配的最佳方式,這樣才能擁有更成功更幸福的生活。

來源:36氪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