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Google 李開復的選擇

0 評論 2999 瀏覽 0 收藏 13 分鐘

毫無疑問,李開復離開谷歌將是今天中國科技業最熱鬧的新聞。我個人有幸在更早時間得知了此事,有比較多的時間多角度采訪、靜下來思考過去四年來的種種。這篇文章全文刊載于下周出版的《環球企業家》雜志,因為一些原因,我只能先把它的上半部摘出,不過應該已經可以回答大家當下的問題。

進入八月,谷歌中國區的員工們似乎難得見到李開復一面。月初,他飛回了公司在硅谷的總部,向ceo及兩名創始人做階段性述職,到月底,他又要送大女兒赴美讀書。外界偶爾洞悉其行跡,倒是通過twitter——自從六月底正式登錄,他已迅速獲得三十六萬名關注者,在那上面,除了谷歌,他還談談美食和自己即將出版的新書。

但無論日常的屬下還是網上的擁躉均無從知曉,兩趟旅途中,李開復的身份已經悄然改變:8月5日,他正式請求辭去谷歌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的職務。

過去四年中,中國商界沒有誰的離職傳聞比李開復的更多,但沒有人能夠猜到李開復與谷歌的故事將這樣劃上句號。

二度赴美之前,李開復單獨約見了本刊記者,小心翼翼的透露了自己的變化和計劃。他一如既往的平靜、樂觀,但目光肯定。

李開復的選擇

自從2005年李開復不無戲劇性的成為了谷歌在中國市場的負責人,外界似乎很容易得出假設,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李才會離開:或者因成績欠佳而被撤換,或者隨宣告失敗的谷歌一同離開中國市場。

其實還有第三種可能,即李開復主動選擇離開。這當然是一個頗有難度的選項:充足的去職理由、稱心如意的機會,以及恰到好處的時機,三者缺一不可。

人們通常忽略這種可能性,除了認為它太困難,還因為人們近乎本能的懷疑,職業經理人是否還有其它選擇?具體到李開復身上,這個曾在微軟和谷歌兩家科技巨頭任副總裁的人,似乎一時間也找不到更好的平臺。

但也非常符合人性的,正因為此,李開復不得不思考自己的下一步。比如,要是某一天離開谷歌,他甚至不能直接享受一段假期——這太容易被外界理解為他失業了。

李開復本人說,他開始試探新機會,始于2008年下半年。這得到了知情者的確認。曾任李開復助理、后離職創業lightinthebox.com的郭去疾回憶,他在更早時對李做出過一些建議,比如在2007年資本市場熱絡時接下一家美國風險投資公司的中國基金,或者在奧巴馬參選之初去助選,或許可以由此轉入政界。但李開復均未采納。

的確,在2008年之前,李分身乏術。他先要解決谷歌在中國的生存問題。

這是個亂麻般糾結的挑戰。中國的法律法規約定,只有獲得本地icp牌照,受本地政策管理,谷歌才能在這里經營;美國總部的高層則認為,谷歌在全球都是一家特立獨行的公司,不應屈就;李的一些中國同事以及谷歌全球的擁護者們急切期待這家“銜著金匙出生”的公司迅速在中國市場做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產品;而谷歌的對手則如臨大敵,不惜代價提高競爭門檻??被卷在漩渦中間的李開復手上的牌并不多,時間更緊。

用了大約兩年半的時間,李才逐漸理順了主要矛盾。他說服總部遵守中國法律,設立本地域名、取得icp牌照。他構建了一支由年輕工程師構成的團隊,先集中改善搜索質量,繼而補齊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線,比如地圖、輸入法,最終啟動谷歌音樂這樣全球未見的項目。他還以遠交近攻的戰略,團結了騰訊、新浪、天涯等中國互聯網的主流力量,從流量和聲勢上穩住了谷歌在華的市場份額。

凡此種種,并非多么的燦爛耀眼、開風氣之先,但它們行之有效。在此期間,李開復屢屢因為驚喜欠奉而為外界詬病,而一些他全力推進的事務也非總部總能甘之如飴,但他率領其團隊在美國文化和中國現實之間打拼出來一個平衡點—不管表面看來怎樣和氣、收斂,李開復是有其尺度和勇氣的。

到了2008年,業界已經默認現實,谷歌成為了外資互聯網巨頭中唯一在本土化之后依然舉足輕重的選手。

兩個數字足以說明這點。它的市場份額已經從最低點時僅有16%,到2008年升至25%以上(亦有統計稱達到30%)。另一個此前罕為外界所知的數字是谷歌中國的收入:它在2008年達到2億美元,在2009年更是可能接近4億美元,后一個數字與2008年百度31億元人民幣的收入規模已經相去不遠。

無論怎么看,李開復顯然已經度過了自己最艱難的時光。早在2007年,一名熟悉谷歌總部的人士即對本刊表示:“施密特從來沒想過換掉李開復,他更擔心開復離開?!倍诮衲晁脑?,李收到了總部派發的未來四年的期權,據說與他加盟谷歌時的數目相當。換句話說,未來四年李開復完全可以獲得千萬美元收益。

但到2008年下半年,李開復已經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可能性了。

正是好時

李開復或許為谷歌中國打破了跨國網絡巨頭們在華共同的慘淡命運,但他還有另一個命運有待突破:他是不是要像其它在華職業經理人一樣,最終只能在一個小圈子里兜兜轉轉?

自1990年代末期名噪一時的李漢生,到后來的杜家濱、孫振耀、陳永正,中國已經擁有了一批成熟而為外界所尊重的職業經理人。但他們遲早都會面臨一道選擇題:或者停留在一個高位之上不作二想,逐漸將一個有挑戰的工作做成熟練工,或者大膽跳出原有格局,換個平臺證明自己除了有一流的執行力,還有好的戰略思考——這后面一個選擇有多刺激,也就有多危險,畢竟一旦失手,功過便俱成往事。

這個道理李開復不會不懂,但他也看到了前一個選擇最可能的結果:留在谷歌,接下來的四年里,他的騰挪空間將變小。

理論上,谷歌和百度25:65的市場份額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位勢,但現實中,谷歌想再次大幅提升自己的市場份額已經變得困難。

最根本的原因是,搜索技術本身已經成熟到一定地步,它的后續改進已經不易為普通用戶強烈感知??深嵏彩絼撔掠譀]有出現。就像在美國,微軟的bing或之前的雅虎都難以撼動谷歌一樣,在中國,讓谷歌靠搜索質量的改進而將百度甩在身后已經不太現實。

另一方面,李開復該做的事情都已做過。過去幾年里,谷歌主要用兩種方式拉升市場份額:一方面補齊產品線,另一方面以商務合作方式攬取盡可能多的伙伴。在常規產品線的布局方面,谷歌音樂算得上拼圖的最后一角,而在商務合作層面,人們幾乎可以說,百度和谷歌已經瓜分了今天的主流渠道。

當然,以谷歌之雄厚財力,它可以與百度一路“耗”下去。只是行業內盡人皆知,李開復的最大對手李彥宏,是個追求穩妥的人。今天的百度只要保持與市場同步的進步,加速精進自己的廣告系統,其業績就仍可以在很長時間里保持不錯的提升。人們一時間還看不到百度會犯下致命錯誤的必然性。

于是,未來幾乎可以預見:谷歌和百度在中國的規模將在很長時間里宛如兩條平行線,各有增長,但市場份額難以改變。

對于到2009年底即將48歲的李開復,這是一個不算壞但較為無聊的前景。他固然可以相對從容的再做上四年,可除了穩定局面、伺機突破,這份工作也就變的更像為錢而打工。如果無從破局,四年之后呢?

換個角度看,李也已經到了可以離去的時機:只要其繼任者穩健經營,谷歌中國將很難重現三年前兵敗如山倒的危急局面。

李開復第一次獲得離開的機會,是在2008年9月。當時他已經與一家美國知名vc談好,由對方提供資金,以自己的名義在中國成立一家風險投資公司,專注從事早期投資。

這是個不算壞的選擇。它既超越了李開復以往在跨國科技公司就職的軌跡,又可發揮其熟悉科技方向的長處。而且,以李開復悉心經營的優雅名聲,會有很多在意投資者信譽的創業者主動投誠。

不巧的是,他和合作方在一個周五敲定合作意向后,對方表示,接下來只需公司的投資委員會討論通過,一切就可以開始。可隨后那個周末就是華爾街的災變時刻:雷曼兄弟倒閉,aig宣布破產,美林出售給美國銀行一切君子協定就此作廢。

不久后便是2008年底的百度競價排名丑聞(詳情請見《環球企業家》2008年12月下《百度的危與機》)。順理成章的,谷歌中國的團隊普遍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拉升市場份額的機會。但在有限的提升之后,李開復們沒有看到更多的用戶掉頭而來,而在春節之后,因為李彥宏頻繁出現于春節聯歡晚會的電視轉播中,百度挽回了此前略顯頹靡的品牌聲勢。

這再度證實了李開復對谷歌中國未來的預期。不久后,他把自己的辭職時間改定在今年六月。

這顯然是個精心策劃過的時間點:重量級產品谷歌音樂得以從容發布,而在總部提出續約意向后,李開復也不會因去職而被外界誤讀為被解約。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因為6 月18 日媒體對于谷歌涉黃事件的報道,以及隨后谷歌一系列功能被強令關閉,谷歌中國再度陷入了沼澤地帶。李開復只好暫時擱置去職計劃,埋首于相關工作,直到7月底,谷歌中國的全部功能恢復。

8 月5 日,李乘坐美聯航 ua888 航班直飛舊金山,這次他終于不用再等待了。述職已畢,他去到自己直屬老板、谷歌工程研發高級副總裁艾倫·尤斯塔斯的辦公室,提出離職意向。隨后尤斯塔斯和公司ceo 埃里克·施密特的強烈挽留并沒有改變什么。

他又自由了。

 »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