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的“偽產品經理”,如何逆襲?

33 評論 15230 瀏覽 79 收藏 8 分鐘

對大部分人而言,工作前5年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邊走邊看,最終才找到自己所想所愛。

前陣子有小伙伴問我:

估計你是在產品經理社區看到我之前寫的文章吧。作為曾經在幾千人上市互聯網公司工作,再以相當“野生”的方式進入通信國企成為PM的我而言,原想簡單聊下自己經歷,然鵝,又實在不想搞成翻版知乎體:“謝邀,我先講一個故事吧。Balabala…”

So,簡單粗暴講三點。

第一、先看環境

我一年多前曾寫過一篇文章《為什么國企單位總做不好互聯網產品?》(不知道你是不是看了這篇,才產生慨然長嘆的傷感>_<),如今看,說得也還算客觀。

但有個現象是:國企不太容易折騰出厲害的互聯網產品,不等于國企里的人,都是很low很辣雞滴。

尤其技術出身的員工。從我接觸到的情況看,“體制內”與“大型互聯網公司”的技術人員本質上區別不大,均是務實型(而且對“編制”的偏愛,也沒有想象中愛得深沉-_-)。

這與行業的關系密不可分。

類似互聯網、通信等IT行業,做的通常沒那么“虛”,該趕項目的趕項目、該加班的加班,被Deadline壓得在辦公室或電話里飆臟話是常有的事。

企業的文化氛圍或許相對僵硬,可工作中,該有的關鍵點和流程步驟基本都在。

當然,混吃等死的人肯定也有,畢竟大環境自帶穩定因子。只是體制內的活法,不止保溫瓶一種。

硬幣兩面,看你的眼光投射在哪一面了。

你要想沉迷吐槽人事厚黑學,肯定也能掰扯出一籮筐;

你要想抓緊熟悉行業和技能,國企即便沒有一流互聯網公司具備上佳的外部環境,但對新人來講,肯定也不算阻礙。

別太小瞧了主觀能動性。

第二、再看崗位

你擔心“要在國企做一個偽PM”,嗯,后半句沒毛病,誰都擔心一個崗位干幾年突然發現自己是個假的XXX。

可環境作用并非唯一因素,正所謂把狗尾巴草撒在肥沃的東北黑土地里,也開不出雪蓮花。

偽PM不是看你在什么地方工作,而是你工作的內容是什么(這點所有崗位通用)。

有的人頭銜是技術總監,卻身兼產品、開發、運營一條龍服務,大小產品細節都由他拍板,實際上他就是純天然的產品經理。

有的人逢人就遞“產品專家”的名片,每天的工作卻是接聽電話、打印資料,那無論怎么聲嘶力竭地強調自己是PM,然并卵。

那,怎么判斷“偽不偽”?

很簡單,以產品經理為例,有一套很成熟的職能體系要求,當做checklist一項項對比過去立馬就知道了。

也順便提下你說的另一個情況:“大型互聯網公司又沒什么機會進去”。我覺得呢,與其考慮體制內是不是自己向往的地方、有沒有未來,“為什么大型互聯網公司沒機會進? ”——這個,才是最關鍵的突破點。

具體的突破姿勢,我等下一塊兒說。

第三、體制內的職場之路

對體制內愛恨糾纏是普遍心態,不少人把它視為寸草不生的貧瘠荒地。這恐怕也是你最擔心的地方。

咳,居安思危是好事,過猶不及就有副作用了。媒體上看到的典型雖然多是“我今年36歲了,除了收費啥也不會”的畫風,但從(顯隱性)收入、能力、稀缺性看,可圈可點的員工并非鳳毛麟角(只是沒啥上熱搜的機會…)

OK,回頭看問題:身在國企,如何避免淪為“偽產品經理”?

值得集中火力的地方有兩個:

1.認真完成眼前的工作

就算與你理想中的有差距,同類崗位多少存在關聯性。先放下情緒把注意力轉移到工作上,立足本職,挖掘共性,再循環優化。不然錯過積攢經驗值的寶貴時期,得不償失。

工作場所本身就是個絕佳的反饋系統。

職業規劃師古典說過,我們每個人的能力中間,都隱藏著可以被回收再造和遷移的技能,稱為可遷移能力。

它們對你底層核心能力的提升,將起到明顯幫助,也是未來職業發展的跳板,哪怕換跑道也能助你快速接軌。

2. 盡快達到崗位“標配”

如果你有心,上網搜索同行業一線企業、同崗位的招聘信息,就會發現70%以上的要求都近似。要做的就非常明確了:哪里不會補哪里。

平時工作中能鍛煉到自然最好,若不能,好好利用下班后時間,沒啥特別的捷徑。

好的職場之路,并不是說一開始給你一片廣袤的仙境,讓你三年成高級、五年成資深、八年出任CEO走上人生巔峰,而是不斷尋找標桿,想方設法抵達目標,再不斷把它們當做起點,繼續前行。

這無疑是避免變成”title型員工” 的有效方式之一。

最后,多叨叨兩句

剛踏入職場的朋友,也許容易走入這樣的小誤區:一邊將眼前定格成將來,一邊在細微末節想太多。

比如,過早定義自己的職業路線、過度猜測職場環境,再陷入沒必要的擔憂中。

事實上,一踏出象牙塔就堅定不移踩著一條路線走到底的人,少之又少。對大部分人而言,工作前5年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邊走邊看,最終才找到自己所想所愛。

路還長著呢,愿你善用事物有利的一面,也愿你繼續追尋屬于你的星辰大海,來日成為不可替代的存在。

#專欄作家#

臨公子,微信號公眾號:臨公子的后花園,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枚喜歡理財、健身、不愛灌雞湯喜歡喝咖啡的產品汪。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17年畢業,公司不是體制內,但真心是養老的狀態,現在已經不算應屆生了,一線互聯網公司進不去,找一個一般的又怕重蹈覆轍,心好累啊~求指點

    來自北京 回復
  2. 認真完成工作、盡快達到崗位標配不單適用于如何避免成為成為偽產品經理,也適用于任何工作崗位;任何工作不是單純靠自己在心里猜測、思考,而是更多的著手去做,只有做了你才你能知道自己是否會成為自己心里想的那樣,只有做了你才能知道或許自己能完全突破瓶頸。

    來自上海 回復
  3. 為文中提到古典老師為此文章點贊!古典老師可是我崇拜偶像呀!

    回復
  4. 立足本職講得讓人受益匪淺!

    回復
  5. 五年已經摸索過來了,正處轉崗后熟悉新工作內容的階段,拿著標尺比對,需要提升的空間特別特別大,這篇文章醍醐灌頂,需要更宏觀的level來看待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多了點信心,少了點焦慮

    回復
  6. 剛畢業在國企干著測試和實施的活,但目前的工作狀態不是自己喜歡的。也想過跳槽,但是感覺這半年的經歷不足以跳到一個認為是好的公司,還是著手眼前吧,做好本職工作工作,業余時間多補補課

    回復
    1. 希望跳槽的時候,是出于更好的選擇,而非逃避哦~加油。

      來自福建 回復
  7. 很有啟發。謝謝!

    回復
  8. 是時候做點什么了??

    回復
  9. ??

    來自福建 回復
  10. 其實互聯網公司環境比較好,小公司需要自己去領悟,你可以干一年跳槽呀

    回復
    1. 先攢足跳槽的籌碼唄 ??

      來自福建 回復
  11. 剛入職互聯網公司產品助理,漫漫長路,一起加油吧

    回復
    1. 路還長,有趣的都在后頭,加油期待吧哈哈哈

      來自福建 回復
  12. 體制內國企大公司的“偽產品經理”飄過,努力像業界靠攏、對標。

    回復
    1. 給自己立Flag對標,其實也蠻好的~^^

      來自福建 回復
  13. 錯過校招之后,發現一線互聯網公司更傾心于剛畢業的大學生,作為一張白紙最好培養;
    既然錯過,就只能在小公司多磨練磨練自己的實力,等到能做出一款成功的產品后,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區別,應該沒有那么明顯了

    來自北京 回復
    1. 確實,不同環境的界限,其實是隨著個人整體實力的增強而減弱的。

      來自福建 回復
    2. 在大公司磨練的可能是專業知識,而小公司能接觸到的,更多的是對于市場的看法,還有CEO對于需求切入點的解決方式

      來自北京 回復
    3. 特別對!

      回復
    4. 么么噠

      來自北京 回復
  14. 17年本科應屆生,半年互聯網公司實習經驗,剛畢業就入職到央企總部擔任產品經理。沒有交互師,UI還是技術人員擔當。負責C端App同時,還要負責后臺搭建,多線并進。雖說大公司有自己一套標準化的流程,也因此導致需求的落地是想象不到的艱難。同批伙伴,走了又走,自己還在堅守。沒有師傅帶,只能摸索嘗試。加油。

    來自北京 回復
    1. 摸索嘗試的路上,其實收獲很可能更多,一起加油。

      來自福建 回復
  15. 很有幫助,多謝指教!

    回復
    1. 指教不敢當,小分享而已^^

      來自福建 回復
  16. 點贊!我也是一畢業就去體制內做了產品經理,看了你的文章很有感觸啊

    回復
    1. 希望能帶來一丟丟幫助啦。 ??

      來自福建 回復
  17. “一邊將眼前定格成將來,一邊在細微末節想太多”,我也曾進入這個誤區

    來自北京 回復
    1. 其實我最初也是,兜兜轉轉后才轉出來。

      來自福建 回復
    2. 不甚理解這句話 請賜教下 ??

      來自廣東 回復
  18. 寫的很真實,喜歡

    來自廣東 回復
    1. 蟹蟹喜歡啦~ :mrgreen:

      來自福建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