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試如同一場職場“相親”:寧缺毋濫
面試是讓企業及候選人雙方更加認識對方,從而決定是否合適地方。
01
你有試過某天接到一位陌生人的電話,TA說想約你見面,而你也對TA有一定的興趣。
在電話里聊起來感覺還蠻不錯的,有很多地方都蠻符合你的要求,初步判斷可以繼續了解,以便讓你之后能做出選擇。
就這樣抱著一顆好奇又有期待的心見面了。
對的,我在說的就是工作面試。
為了能夠創出一番事業,我們會對工作和企業的選擇特別嚴謹,也會希望接著面試來更多了解對方(企業、崗位和上司),做出對的判斷。
我參加過不少面試,也給不少人面過試。不論我是哪方,面試主要目的有兩個:
- 第一,候選人盡量讓面試官了解,以便能讓面試官判斷候選人是否合適這份工作;
- 第二,候選人也希望在面試官身上獲得足夠信息讓TA能判斷自己是否合適這份工作。
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如果企業沒有確保完成這兩個目的,結果只有繞了一圈又回到原地。
02
如果第一目的沒完成
這個目的沒完成意味著有可能候選人沒有把該呈現的信息成功的傳達到面試官腦里或是面試官把候選人所呈現的信息解讀成另一種意思。
不管是前者還是后者,這可能會造成以下兩種情況:
(1)候選人其實是合適這份工作,但TA卻沒有被選中。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面試官對候選人留下不錯的印象,以后企業還可能安排候選人來面試。
我有朋友現在的工作就是前幾次的面試并沒有被聘請,過了9個月后,企業HR再次聯系我朋友,經過一次面試后,TA被聘請了。
(2)候選人被選中,但是其實TA不適合這份工作。
如果候選人沒有接受這份工作,那還好。
如果候選人接受了,對企業和候選人來說不一定是件好事。
如果第二目的沒完成
第一目的沒完成,我會用“可惜”來形容;第二目的沒完成,我會用“可怕”來形容。
這個目的沒完成可能是候選人沒有收集到關鍵的信息,做了不恰當的判斷。
要獲取關鍵的信息,問面試官合適的問題至關重要。
當企業決定向候選人提offer時,這可能會造成以下兩種情況:
(1)候選人在搞不清楚事情的情況下接受了這份工作。
上班后,發現其實這份工作、這個公司或這個上司令TA發現自己好像選錯了(這就是“可怕”之處)。
這個時候,雖然TA可以提離職,但是不見得隨時會有下一份合適的工作等著TA(裸辭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的)。
(2)搞不清楚,也沒接受這份工作,也許候選人就這樣錯過了一份合適的工作。
這也許也沒什么不好的,never miss what you don’t know (你不會覺得錯過了不知道的事)。
如何完成第一目的
要確保第一目的能順利完成,候選人就必須把握好每次面試時的機會好好表現自己。
一般的面試都是一位候選人對一位或多位面試官,但其實面試官可能已經或即將面試其他候選人。
候選人很多時候是無法判斷面試官到底是想知道什么,或比較傾向聽到什么。
不論誰是面試官,問什么問題,候選人要盡量做自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態度、陳述自己的經歷和能力,最終讓面試官有一種認識你的感覺。
這種認識的感覺會讓面試官對你留下印象,做決定時也會更準確的判斷。
這樣聽起來好像沒有難度,恰恰相反。
候選人事前需要做很多準備功夫,讓自己能夠在面試的有限時間內把自己和這份工作相關的重點信息準確的表達出來。
候選人本身就擁有很多信息,面試本身就時間短,候選人對自己有期望,面試官也一樣在尋找心中的人選,這些都是直接影響候選人的挑戰。(有機會以后再聊相關的技巧)
如何完成第二目的
如果你覺得完成第一個目的有難度,更多人會覺得完成第二目的更加難。
剛才我提到兩個關鍵詞:合適的問題及關鍵的信息。
什么樣的問題才算是合適的問題?這沒有標準答案,主要是取決于候選人需要什么樣的信息來做決定。
每位候選人選擇工作的標準和期望都不一樣,有些人覺得企業名聲是首要條件,有些人卻認為“上司決定一切”。
你在乎什么只有你最清楚,所以第一步就是搞清楚自己想要些什么或不要些什么。
一般會直接影響到候選人的職業發展有三方面:企業、崗位和上司。
候選人可以按照這三方面來展開自己在乎的事情,然后再來想想可以怎么問才能得到所需的信息。
盡量選擇那些可以讓面試官表達想法的問題,同時避免是非題。
經驗告訴我們上司對員工職業發展影響最大,所以千萬不要錯過“面試”上司的機會,你也希望找到一個能和自己合拍的上司。
除了問合適的問題,其實這過程也會考驗候選人解讀面試官答復的能力。
有了關鍵的信息,你才能判斷你這份工作是否適合你,你也適合這份工作。
03
如何“面試”上司
在面試時要了解企業和崗位,相對來說比較容易。
只要候選人有準備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在面試時找個合適時間詢問就可以。
相反的,要了解上司就必須懂得“面試”上司。
你有想過你理想的上司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或許你會覺得找工作往往就是那么不完美,有好的公司就沒有好的上司,有好的上司工資卻沒吸引力。
或許真的是這樣,但是這絕對不阻止你搞清楚自己和什么樣的人合作最愉快。
很多人通過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們上司對工作的影響非同凡響,70%的人離職主要原因是上司,超過一半的人不想離開公司也是因為上司。
所以在接受新工作前盡量了解你未來的上司絕對對你有益無害。面試前你可以先把以下的問題想清楚:
- 上司對你的工作表現、熱忱、敬業度等能起多大的作用?越大作用就代表選對上司越重要。
- 你喜歡什么樣的工作模式?一個怎么樣的上司能夠支持和配合你這種工作模式?
- 你能找到這樣上司的概率有多少?
- 如果不高,你會怎么調整自己的要求呢?
- 這種上司可能會有什么樣的特征、特質、喜好、思維方式、行為等?
- 你可以通過什么樣的問題來讓你TA在面試時展現出#5所提到的特征、特質、喜好、思維方式、行為呢?(例如你可以問“你覺得什么樣的下屬才算有效率的?”、“你會如何看待犯錯的下屬?”)
面試是一個非常及時性的活動,幾乎沒有固定的規律或節奏,完全取決于當時在場每個人的臨場表現與心情。
因此,你必須面試前已經把以上的問題想清楚,想透徹。
只有通過這種方式,你才能臨場問出合適的問題來得到你所需的關鍵信息。
切記,面試官一般都不那么喜歡被“面試”。
你需要用最讓面試官覺得舒服及自然的方式來“面試”TA。
你可以問“你比較喜歡運用什么樣的領導風格?”,不應該問“你覺得一個好上司應該具備什么條件?”。
當然有些面試官非常明白找到合拍的工作伙伴是雙向的事情,他們也愿意讓候選人多認識他們,但是你依然不能做出不合適的提問。
合適的問題會是面試上司的首要關鍵。
所謂合適的定義就是讓面試官感覺舒服的情況下愿意坦誠相告你覺得有用、相關及必要的個人信息。
另一個面試上司非常關鍵的就是要能獲得關鍵的信息。
你能通過合適的問題得到關鍵的信息,同時你也是因為知道你需要什么樣的關鍵信息找到合適的問題。
之前提到的前五個問題就是幫助你了解你所需要的關鍵信息。
“面試”上司第三個關鍵就是解讀信息。
很多時候為了不讓面試官有不舒服的感覺,你問的問題就不那么直接,因此得到的信息需要加以分析解讀。
解讀信息沒有絕對的標準,如果你有心理學背景也許能讓你更快速準確的解讀所獲得的信息,即使沒有,你依然可以通過客觀的角度解讀它們。
平時我們都在與不同人交流,或多或少我們已經掌握了解讀信息的能力,只要我們保持著客觀的心態,所解讀的信息還是對我們很有用的。
你也可以找好友或有經驗的人幫忙檢查你的解讀。
04
最后,面試是讓企業及候選人雙方更加認識對方,從而決定是否合適地方。
候選人把自己呈現得好,能幫助企業做判斷 ; 候選人越了解企業、崗位和上司越能決定是否接受這份工作。
只有在雙方都達到自己所需情況下所做出第決定才會讓這份合作關系走得更遠。
#專欄作家#
蕭理查德,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互聯網營銷、社交電商。擅長人才管理及發展、溝通技巧、營銷思維和行為模型。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感謝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