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找工作,你拿什么證明身價?

7 評論 5287 瀏覽 29 收藏 8 分鐘

在你想換工作的時候,你驀然發現自己竟然不值錢了!也許你長期待在一個崗位上,認為自己的工作還可以,沒必要跳槽,可是你不去找找工作,你如何證明自己的身價?

01?突然發現,自己不值錢了

一般來說,每當換工作時,總會與一些“沒想到”不期而遇,或驚喜、或驚嚇。

去年底,前同事H換部門后不順心想離職。33歲的程序員,在公司已干了7年,原想借著組織結構調整轉崗項目經理,因為領導一句“你還是先做原來的事,其他后面再說”,H積壓已久的諸多不滿頓時發酵。

  • 憑什么同崗位他們都拿的比我高?
  • 憑什么當初答應我的崗位突然變卦?
  • 憑什么讓我做維護類的打雜活兒?

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H堅定了年后走人的念頭后,立馬著手找工作。

這下子心更涼了,招聘網站上的工作,要不薪資達不到預期,要不工作內容不滿意。

一位HR在電話溝通時索性表示:你33歲了,做開發,各方面都比不上年輕人;做技術專家,能力又差了些;做管理,也沒啥經驗,工資要求還高,對個人和公司都很為難。

至今仍沒拿到理想的offer。

作為前同事,我既難過又無奈。H在工作上算兢兢業業,安分踏實,但在一家公司待了7年,他很難客觀判斷自己的市場價值。突然有一天想跳槽時,招聘網站告訴他:你并沒有想象的值錢,怎不令人沮喪?

許多人把“跳槽”視為不好放到臺面上講的事,或是消極之選,可在我眼中,沒想過跳槽的員工,不是好員工。

02?實不相瞞,我每年都在找工作

不開玩笑,我確實有這習慣:每隔幾個月就去各大招聘網站,搜索自己崗位以及感興趣的崗位。

倒不是為了換工作,而是:

  1. 看看自己眼下值多少錢;
  2. 離理想崗位有哪些差距。

我認識的一位學妹,原在一家私企做配置管理員。這個崗位相對小眾,市面上需求也較少,她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在公司內部系統上配置開發參數、管理SVN和寫資源申請單。薪資和其他開發差不多,學妹也挺滿意。

有次她心儀已久的公司招人,對著崗位表來回看了好幾遍,她突然緊張起來。原崗位的定制化太強,她就像一顆特殊打磨的螺絲釘被安放在特定的環節,離開公司,幾乎找不到同類工作,更別提得到渴望的薪水。

喪失敏感度,是在人力市場節節敗退的第一步。

《萬物簡史》的作者布萊森說:只有一種方法能與物競天擇對抗,那就是——不斷進化。

可根本原因在于:當你不清楚自己的市場位置、不明白優劣勢,自然無從談進化。

人們常說,溫水煮青蛙很可怕。哪里最可怕?感覺不到溫度變化,從而失去主動權。

持續下去往往通向三條路:

  1. 不想跳槽;
  2. 無法跳槽;
  3. 既不想跳,又無法跳。

所謂“對公司忠心耿耿”,不過是戰斗力停擺的虛偽借口。更何況,忠心在職場生態鏈的權重并不高。兜兜轉轉到最后,理想與現實相看兩厭,只好自我催眠:“歲月靜好,凡事隨緣。”

你才幾歲啊,瞎喊什么歲月靜好?充其量是懶癌患者的口頭禪。

所以說,找工作≠想跳槽,更不是鼓勵你一言不合就掀桌子嚷著“勞資不干了!”,我們必須清楚自個兒究竟值多少錢。畢竟,連貨幣都會由于通貨膨脹而貶值,沒人能保證你的含金量永不褪色。

03?當你想跳槽的時候

有人說,我在一家公司做得挺好,為啥非得跳槽?

咳,這和你對殲20戰斗機感興趣,不見得就喜歡打戰的道理一樣。跳槽思維,足以讓你看清許多平時忽視的事情。

1. 看清自己的核心優勢

你的技能長板在哪里?潛力點在哪里?不擅長的地方有哪些?是不是有必要刻意練習?

有的人信奉“越老越值錢”,坦白講,如今沒幾個行業吃這套。大多數人只做到前半句:時間快速翻過,人是變老了,不僅沒增值反而不斷貶值。

缺乏議價的實力,無論多老都沒話語權。

當你想跳槽時、想加薪時、想換崗位時,每個拐角其實都在反復錘問:自己的位置能夠擺在哪兒?

2. 看清市場認可的人才價值

價值指的是:市面上有人愿意買單,而非自認為的厲害之處。你說你胸口碎大石特牛逼、吹口哨特好聽,然并卵。

如果打算在老東家發展,除了做好手頭的工作,多想想公司認可的人才是什么樣的、升職加薪的員工都有哪些特性、以及未來駛向和你所眺望的是否一致?如果期待職場上的“詩和遠方”,遠方長啥樣?

描繪得越具體,越容易腳踏實地地實現。否則,很可能又是一次逃避式盲目選擇。

3. 看清以上二者的實現路徑

事實上,這3點是個小閉環:自己在哪里->要去哪里->怎么到達

從硬門檻到軟技能,從資歷到經驗,采用各種可行方式一一獲取。愿景再華光璀璨,沒卷起袖子動手干,也是全息影像。

再退一步說,想跳槽也是種動力啊,人的本性向往更高、更廣闊的平臺。欲望催人進步,沒有員工會認為“我只要月薪3千就知足了”。當你想擁有更多,自然會付出努力使身價增值。

在一個行業做得可圈可點的人,跳槽履歷上幾乎不為0,也不會過于密集。他們在準備動身前,通常做好準備,擁有清晰方向,也明白自己的分量,因此每一次跳槽仿佛高手下跳棋似的,總能落在恰到好處的預設點。

坐在黑漆漆的車里的人,永遠無法知道車已行駛至何處,多向窗外看看才能對未來預判更多,你說是不是?

#專欄作家#

臨公子,微信號公眾號:臨公子的后花園,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枚喜歡理財、健身、不愛灌雞湯喜歡喝咖啡的產品汪。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 ,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非常有道理,面試其實是一個自我學習自我成長最好的途徑,可以讓你最直接的了解到當前市場最需要的人才素質,也能清晰的讓你看到自己幾斤幾兩,有哪些欠缺。時刻保持競爭力才是避免中年危機的最佳途徑。

    來自浙江 回復
  2. 其實現在很多的互聯網公司,都有一種“新的才是最好的”的習慣。拿我們公司來說,有一個技術從畢業就在公司,工號排序前十,嘔心瀝血很多年,已經簽了第三個三年勞務合同,現在還只是一個前端開發的小組長。前不久有一個畢業三年不到的年輕人到公司,一來就是副總級管整個產品團隊,結果做事和管理一團糟。倒不是真的覺得頻繁跳槽是好事,而是真的也覺得跳槽是自我價值提現的重要方式。

    來自四川 回復
  3. 很棒

    來自廣東 回復
  4. 文中有些話,緩一緩語氣,在面試時效果拔群——所謂“對公司忠心耿耿”,不過是戰斗力停擺的虛偽借口

    來自廣東 回復
  5. 剖析的非常對,其中有句話深入人心,值得反思!

    來自北京 回復
  6. 言之確鑿

    來自廣東 回復
  7. 言之有理

    來自重慶 回復